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的定价程序是股票一级市场的核心,定价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国外建立在成熟市场基础上的对IPO定价效率的理论研究已相当完善,但在中国,由于资本市场开放性的局限、机构投资者培育不成熟等因素,这些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过低的问题,也不能用来直接指导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描述我国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效率问题,比较不同发行制度下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以更好地认识市场的特点以及市场运行背后的机制,给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我国股票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究竟能否解决定价效率问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发行制度的三个组成部分对定价效率是否有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IPO定价效率的实证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共包括六章。第1章序言。提出问题,并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IPO定价效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了综述。第2章,对我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制度的演变进行了回顾,从新股发行审批制度、定价机制以及发行方式等3个方面回顾了近二十年来新股发行制度的变革情况,全面展现了新股发行市场的制度框架。第3章,利用非参数方法(DEA方法)测算出我国新股IPO定价相对效率值,该效率值只考虑一级市场因素,排除了二级市场影响。第4章,在大样本下,将新股发行制度按三个部分审核制度、定价机制、发行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分析了它们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最后得出三个组成部分对定价效率都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第5章,从改革发行制度角度,探索了进一步改善定价效率的方式。主要对引入储架注册制和提高中小投资者参与新股申购机会这2种方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第6章,研究结论与局限。本章主要是结合前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本文最终的研究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几点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