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联方交易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款项的交易行为。这种行为不同于非关联方交易,它既有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的一面,也有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易引发非公允竞争的一面。关联方虽然具有独立的法律形式,但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关系,其法律地位实质上并不一定平等,从而导致关联方交易可能成为关联方之间转移利益的工具。许多国家和组织都针对关联方交易制定了与非关联方交易不同的特殊制度和规则,特别是会计准则在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披露上的特别规定。然而,会计研究对关联方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相关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关注度却不够,与它相关的会计确认、计量问题没有获得理论上的解释。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更多地采用了单纯的披露手段,造成了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探究关联方交易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相关理论问题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关联方交易的经济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及问题,对关联方交易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关联方交易会计理论进行梳理,重点对我国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会计准则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目的是为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分三大部分,共八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关联方交易行为研究和分析,包括论文的前三章。第一章主要对关联方交易进行经济学分析。主要通过探讨企业的起源,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的论断进行扬弃。指出交易费用内部化理论是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的根源,进一步指出关联方关系的本质是共同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关联方交易的非公允性特征。第二章是对我国企业的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和问题的探讨,特别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对我国关联方交易法规和制度的发展沿革进行了回顾,从税务、证券监管、公司立法和会计准则的角度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第二部分是对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及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包括四、五、六、七章。第四章论证了关联方交易准则制定的必要性和制定思路,并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关联方交易准则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关联方的概念及其范围界定问题。第六章研究关联方交易是否需要进行特殊的确认和计量。通过对比关于关联方交易确认的两种观点,对我国现行的关联方交易会计法规提供了会计理论上的解释。并对关联方交易的计量属性及选择步骤进行了探讨。第七章主要探究如何完善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手段,结合我国信息披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关联方交易进行分类披露等一系列建议。
第三部分(第八章)是本文的最终成果,是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的修订建议和修订稿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