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的国家,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人的崇玉尚玉,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古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认为玉这种有形的物质可以象征无形的精神,其中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品德、智慧与情感,玉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伦理、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盛唐时代也是一个崇尚玉的时代,唐王朝政治开明,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物质极大地丰富起来,普通的文人墨客,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佩玉戴玉。这些在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的国家,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人的崇玉尚玉,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古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认为玉这种有形的物质可以象征无形的精神,其中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品德、智慧与情感,玉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伦理、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盛唐时代也是一个崇尚玉的时代,唐王朝政治开明,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物质极大地丰富起来,普通的文人墨客,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佩玉戴玉。这些在盛唐诗歌中都有所反映,而且玉饰品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已经跳出了玉石固有的本质,他们更愿意将美玉比作美人,以寄寓高尚的情操与高贵的君子品质。唐代文人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他们对君子品格特别崇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唐代文人最高的精神追求。盛唐诗歌中有大量的玉意象,玉作为一种诗歌意象,为诗人们抒发情感和表情达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些玉意象的精神内涵,大到诗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天下安危的忧患,小到个体命运的悲喜多舛和亲朋间生离死别的愁苦忧伤,都有非常具体的表现。研究盛唐诗歌中的玉意象,为丰富盛唐诗歌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简要陈述如下:第一章是对盛唐诗歌“玉”意象的具体考察。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确定了盛唐诗歌“玉”意象的考察范围和研究对象;第二节是对盛唐著名诗人诗作中“玉”意象的数量统计,一是对盛唐著名诗人作品中“玉”意象的数量统计,二是对盛唐诗歌“玉”意象的名称的数量统计;第三节是对盛唐诗歌代表性诗人作品中玉意象最基本的分类。本章重点说明了盛唐诗歌中的玉意象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组合形式及内涵皆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证明了盛唐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章是对盛唐诗歌“玉”意象精神内涵的分析。本章三节:第一节探讨盛唐诗歌玉意象中的人生追求。盛唐诗人生于盛世,他们胸怀博大,志气高远,充满了前人少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表现的更为强烈,这在盛唐诗歌的玉意象里也有突出的表现。第二节探讨盛唐诗歌“玉”意象中的家国情怀。像游子漂泊,宦游归乡,战乱烽火,戍边杀敌,这些普遍的人生经历都曾激发起盛唐诗人们浓烈的家国情怀,这种浓烈的家国情怀是盛唐诗歌玉意象最突出的精神内涵。第三节探讨盛唐诗歌玉意象中的个性张扬问题。盛唐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时代,也是诗人们个性解放的时代,他们以“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旋律”张扬着个性,挥洒着才华,创造出了伟大的诗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新气象和新风貌,个性张扬也盛唐诗歌玉意象的精神内涵之一。第三章是对盛唐诗歌玉意象的构成及其功能的探讨。盛唐诗歌玉意象就其内容的构成和表现功能来说,也呈现出盛唐诗人广博的知识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盛唐诗歌“玉”意象的构成问题。盛唐社会儒道释侠各种观念兼容并行,整个社会积极昂扬向上,特别是盛世的光耀,让处于那个时代的诗人们视野开阔、追求进步,充满开拓进取的精神。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以沉重打击,诗人们的思想情感也遭受乱离的冲击,这些渗透在盛唐诗歌的玉意象中,便是儒、道,以及自然物象等多种元素的呈现。第二节探讨了盛唐诗歌玉意象的功能,一是借用历史典故抒发情感,二是借用神话传说表情达意,三是借用传说故事寄兴托意。结语:盛唐诗歌中的玉意象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功用独特。它们拓宽了盛唐诗歌的素材,增添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也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为盛唐诗歌意象的创新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其他文献
营造厂作为建筑施工单位,是近代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促成城市景观形成的重要力量,其所属的营造业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建筑行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西安作为民国西北的重镇,其营造业发展虽比不上东部沿海开埠地区,但在整个西北一直遥遥领先。尤其是在1932年被设为陪都后,西安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各类建设工程量增加,营造厂相应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本文以陕西省档案馆和西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民国报刊为
20世纪以来,国外大批优秀文学作品涌入国内,通过这些作品中国读者可以更广泛地了解世界,同时他们也急需这些作品的汉译版本,但目前市场上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汉译版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质量不佳。近年来,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取得很大进步,“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文学作品在该模式下实现翻译。本次翻译实践也采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进行翻译。基于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作者分析得出该书信体英语文
奇幻元素存在于每一种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文学自诞生之初起便充满了神秘的想象,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作者奇思妙想的产物,又受到其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种种影响。皮兰德娄的奇幻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逃避、疯癫与精神的双重性,是对当时意大利历史背景下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欧洲对皮兰德娄作品中奇幻元素的研究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便不断增多,研究其作品中的奇幻元素以及女巫等女性形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加
许多老师对家庭作业设计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当下的家庭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本研究的灵感来自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传统初中英语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如何?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新型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有影响积极吗?3)学生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新型家庭作业的反馈如何?这个研究是一个案例研究,选取了西安某初中112名来自七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是拉丁美洲生态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多元的身份背景,数次第三世界的旅行以及加入环保组织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围绕着帝国与附属国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展开,揭示了西方对第三世界的控制和影响。他的创作充满社会责任感,揭示了地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试图用文字唤起人类的良知和同情心。因此,本文重点关注路易斯·塞普尔维达主要的四部包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群众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唯GDP”思想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忽视城市民生建设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均衡配置,导致一系列的“城市病”,严重影响高质量城市空间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活空间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在生活空间研究领域,生活空间质量研究和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已经成为其研究的前沿领域。因此,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始终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却因为其古老的传承、传播方式,在新时代很难被更多人看到、为更多人所用。陕西非遗——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入选至目前已公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1],成为代表陕西省走向世界的非遗项目。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非遗创造了传播良机。在新的传播形式之下,我国各项非遗在短视频平
20世纪之前,只追求“写意”,而忽视“写实”的中国传统绘画已经不满足于当时社会进步人士的精神追求。因为西方思想的传入,他们认为中国画也需兼顾真实客观的写实效果,来顺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敏锐好学的徐悲鸿发现这“进步诉求”,他四处求学,将自己熟练掌握的中国传统水墨技巧和在国外学习的西方造型手段相结合,架构创新了一种全新的笔墨技法。好的理念提出创作了一个好开端,中国画水墨人物所具有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被
下村镇属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山地较多,语言环境相对闭塞。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2012),下村镇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晋城小片。就现有研究看,对下村镇方言的声调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传统方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语音学方法加以辅助,深入挖掘下村镇方言的单字调特点,梳理并总结下村镇方言两字组、三字组变调规律,分析特殊音变现象,探讨单字调和连读调
契约文书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关系中,经过双方商定,用文字记录双方认同的权利、义务、责任及行为后果的书面协议。契约文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数量庞大、应用广泛的契约文书不仅在经济学、历史学、法律学、档案学、民俗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契约文书内容中夹杂着的方言俚语、俗字异体等语言现象,也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产生助益。同时,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