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经济组织,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尽相同的职责使命,但其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家喻户晓,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也曾经因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业绩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此外,从1986年至今的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中已有11次提及“供销社”。由此可见,供销社系统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 供销社系统的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共有五个层级,分别是:全国总社——省级供销合作总社——地市级供销合作总社——县联社——基层社。其中,省级和地市级的供销合作总社及县联社,也就是1号文件中所指出的需要创新治理机制的“联合社”,它们既是系统内部沟通上下级供销合作组织的纽带,又是联系同级党和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同时对于综合改革中其他方面工作的指导带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供销社地市级分支机关现阶段的发展困境及原因着手,运用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在力所能及地查阅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相关工作经验,以外部改革和内部改革为主要视角和逻辑主线,运用文献分析法,理清了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历史沿革;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了供销社在不同经济时代职能定位的异、同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职能定位;并且,从业务拓展和组织体系建设与内部管理等方面详尽阐释了台湾农会和日韩农协对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启示;进而,提出创新供销合作总社发展路径的对策:依托基层组织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切实发挥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的作用,打造紧密型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加强供销合作社的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