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物降解碳酸亚丙酯改性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由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的热塑性可降解树脂,以其优良的阻湿、阻气、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高阻隔环保包装材料及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PPC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和分子链的柔顺性,使得PPC玻璃化温度低、不结晶、力学性能差且对热敏感,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从扩链和共混两方面对PPC进行改性,从而提高PPC的综合性能。   首先,选择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扩链剂,在转矩流变仪上通过“一步法”对PPC进行了熔融扩链改性。采用红外光谱、旋转流变仪和热重等表征MDI扩链改性后的PPC熔体流变性能、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MDI添加量的增加,改性后的PPC分子量增加、分子量分布变宽、分子链的支化度增加、熔体强度增大,加工窗口扩大,但热稳定性略微下降;当MD添加量达到2.0 wt%时,体系则出现溶胶凝胶转化并部分交联。   其次,采用半结晶性全生物降解聚酯PBS与PPC在转矩流变仪上熔融密炼制备了PPC/PBS共混材料。采用红外、热重、SEM和物理机械性能等分析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和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PBS/PPC为不相容体系;随着PBS含量的增加,分散相形态由球形逐渐转为纤维状,最后成为双连续的形态,当PBS含量为40%时,出现相反转;熔体流变分析显示共混物为非均相体系,同时扫描电镜看出,共混物中两相界面清晰、界面粘结松散。   最后,为改善PPC/P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采用“两步法”熔融密炼工艺对PPC/PBS共混体系进行增容改性。首先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马来酸酐(MA)接枝PBS制备了反应型增容剂PBS-g-MAH,再将PBS-g-MAH添加到PPC/PBS共混体系中进行增容改性。采用红外、SEM和物理机械性能、旋转流变仪等表征共混体系,结果表明,PBS-g-MAH有效提高了PPC/PBS的相容性和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优化了体系的机械性能;当添加15 wt%的PBS-g-MAH的PPC/PBS(70/30 w/w)共混体系,拉伸强度提高了30%。
其他文献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具有柔性、质轻和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使其在有机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OFETs的活性层,起着载流子传输的作用。材料分子及分子聚集态结构决定器件的操作/空气稳定性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小。因此,设计合成高性能的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萘二酰亚胺(NDIs)是一类重要的电子受体,该类材料往往通过选择不同的给体单元,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HOMO/L
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之一,它是在循环系统中由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作用转变而成的,发挥着凝血和生理止血的功能。纤维蛋白还参与体内的炎症、组织损伤、组织修复等一系
磷酸基作为核酸的组成部分大量存在于植物、动物体内。芳基磷类化合物是合成杂环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材料,如燃料电池膜、光学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有些还具有生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