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坐落于中国西南方边境地区,西与云南省和越南接壤,东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毗邻。然而,和广东省以及西部其他省份相比,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却显得滞后,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工业生产额仅为广东省十分之一,进口额不足广东省的四十分之一。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交流の時」を迎えの中越国境地域—広西チワソ族自治区北部湾開発』一书是日本一桥大学关满博教授和池部亮教授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其主要内容是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如实记录及对未来发展的专业性展望。两人在日本经济学领域都是享誉盛名的教授,因此,准确无误的翻译此类经济文献定有助于制定最优经济策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此次翻译是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翻译实践。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是在必要时可对原文的结构和形式进行调整,以实现信息上的对等。在奈达看来,译文读者对译作的理解程度特别重要,最终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该作品所产生的反应基本相同,这才是最理想的翻译。本文是一篇经济类学术文献翻译报告。在本文中,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主要从词汇对、句法对等及语境对等三大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词汇和句子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实例,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经济类文献中的应用。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不仅能让广大读者更加准确,直观地了解到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同时还让笔者对于经济类文献的翻译有了几点心得。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这就需要翻译人员精通原文语言,其次,经济类文本具有语言精简、干练,用词严谨、专业的特点,这就要求翻译人员有很强的驾驭母语的能力。最后,要灵活地运用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才能使译文最大程度地接近译文语言的用语习惯。切忌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对等,而忽视了发掘词句的内在含义及准确表达。笔者亦希望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注重翻译理论的和策略的实践研究,提高自身翻译能力,进一步对今后的日语经济类学术文献翻译研究以及中国经济政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