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催生了中国特有的“城中村”现象。基于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特征表现,“城中村”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战略发展,“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以往对“城中村”改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形成机制,改造政策及改造模式探讨,缺乏其与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深入思考。本文在生态视觉下,以河南省豫北地区为例,研究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研究背景,界定相关概念,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研究目的与意义,指出研究内容与方法,绘制研究框架,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城中村”形成、发展及形态特征,并指出“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及改造模式。论述生态适宜技术的理论演变、特征表现、体系构建及应用实践。并指出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应用的特点及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对豫北地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地调研,分析其问题,指出改造思路。同时通过传统村落调研,为改造工作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最后指出生态适宜技术在豫北地区“城中村”改造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四部分,从生态系统、总体规划、建筑单体、建筑构件、材料及资源利用方面,提出生态适宜技术在豫北地区“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策略:包括生态系统等级优化、住区规划中气候的“用”与“防”、“开放态度”的建筑单体设计、因地因时的“应变”设计以及传统材料及清洁能源的利用。文章通过“城中村”改造中生态适宜技术的应用,旨在建设与人友好、与环境友好的新社区,提升豫北地区“城中村”中村民的生活环境品质,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丰富“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