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行为研究——基于对山东省微山县机关幼儿园的调查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fu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是幼儿成长阶段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合理利用冲突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价值,幼儿教师的干预行为是否恰当合理极为关键。然而目前幼儿园中部分教师对干预行为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干预方式欠妥。而国内外在幼儿教师冲突干预行为上所做的研究甚少,已有研究又缺乏系统性。因此,本研究尝试对幼儿教师冲突干预行为进行相对全面的归纳与分析,为调整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积极干预行为提供适当可行的方法指导。 本研究主要通过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山东省微山县幼儿园作为试点,对大、中、小三个班6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 本文首先从三个层次对幼儿教师的冲突干预行为进行了概括分类:从干预行为的发起上,分为主动干预和被动干预;从干预行为的风格上,分为权威控制型、敷衍对待型和积极帮助型的干预;从干预行为的结果上,分为积极结果、中性结果和消极结果的干预。之后在分类基础上,分析了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干预的时间点把握不当、未将冲突合理利用、积极干预方法不科学等;并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师、幼儿冲突和环境三个角度探讨了幼儿教师冲突干预行为的影响因素,一是教师的内隐观念、个性特征及个人生活的变化;二是冲突中的幼儿的个性特征、日常表现及冲突情境的特殊性;三是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和班级人数。最后结合前文的调查分析,为调整教师行为、实施积极干预提出了建议,一方面要提升幼儿教师积极的干预意识和干预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幼儿园建设,为教师实施积极干预创设良好的环境。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再加上接触的社会面比较狭窄,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对写作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不会写”“没有可写的”……即使心不甘情不愿地写了,也只能
期刊
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智力的发展,进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真正的教育从你带领孩子走进书籍开始。课外阅读是小学生拓展知识面、丰富精神世界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
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版本众多,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人教版、北师大版和上教版三个不同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主要就“洋务运动”单一主题内容探讨不同版本的个性与共性
Higgins(1997)提出动机理论新视角——调节定向理论,是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的新热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面临各种选择,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人们决策时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