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诱导电荷电渗的粒子定比例收集机理与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73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控系统允许大量反应同时进行,通过组合多级浓度反应物,可高效筛选最佳反应条件。传统手段不能实现稀有样品的微量精密操作,目前亟需多级浓度的微流控生成方法。多级浓度生成的核心单元便是定比例粒子收集,而电控诱导电渗流发生于不加电的悬浮电极表面,电渗规模依赖于悬浮电极尺寸,因此可实现数目成比例的粒子收集。本文拟通过研究诱导电渗流的流动特性、电控行为及几何特征对粒子收集的影响规律,实现定比例粒子收集。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诱导电渗的定比例粒子收集方法,即在通道内施加交变电场,沉积于通道底部的宽、窄金属片(悬浮电极)激发非对称电渗漩涡,在对应的电极表面上收集到数目成比例的两束粒子条带。其次,基于相量法推导了正弦稳态时滑移流速的解析形式,对微通道内的电渗流场数值求解,揭示了非对称微漩涡的产生机制及其流速分布规律,阐明了流动停滞区与粒子收集现象的关联特征。研究了诱导电渗的电信号响应特性,结合其他多物理场-粒子作用机制,提出了定比例收集模型与适宜于粒子收集的理想滑移流速轮廓。通过变换电压幅值或频率搜索尽量逼近理想轮廓的电信号取值,设计了定比例粒子收集实验的电信号操作区间。再次,从实验器件的关键尺寸入手,提出了漩涡范围判据,分析了诱导电渗流的几何特性,并依托前述结果设计了非对称电极系统。通过综合考虑加工与实验操作等因素,完善了三组基于非对称电极系统的微流控器件总体方案。研究了电导率和压力驱动流流量等关键实验参数对粒子收集的影响,优选了参数取值。针对实验对器件的大批量需求,提炼了电极与通道并行的加工路线,大幅提高了制造效率。搭建了具备信号发生、微量进样、显微观测以及计算处理等功能的实验系统。最后通过静态、动态和大跨度浓度三组实验验证并修正了理论模型。静态实验确认了电信号工作区间选取的有效性,通过测量条带宽度变化为动态实验验证了压力驱动流取值。动态实验展示了粒子收集器件的电控特性,可作为执行机构与粒子计数器构建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大跨度浓度级次实验证明串联方式在生成浓度跨度与种类上的优越性。因此,电控诱导电荷电渗定比例粒子收集与分离方法在多路反应与多级浓度生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系统芯片(SOC,System on Chip)集成度提高、功能复杂度增加,低功耗SOC设计成为了主流的设计理念。多电压域(MVI,Multiple Voltage Island)的SOC通过动态电压调整技术(DVS
西汉初南越文王,史载其名赵胡,考古发掘出私章名赵眜。对此专家有几种说法。通过中古浅喉音上古与明母同读释之,断定胡、眜同音。由此又推及北方族名貊、秽、胡的音读。 The
光通过全内反射局限在具有光滑边缘的微盘、微球、微环、微瓶等谐振腔内,形成特殊的模式,称为回音壁(Whispering gallery,WG)模式。因为光被长时间的局限在腔的边缘处,使得微
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RNA,其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猪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而且也是研究生长、发育、生殖等多种生理过程的一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林业经济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林木种苗培育是其
一、引言智能机器的出现和挑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师的教育价值,实现“人”的教育?如果从学科本身、数学内容、教师角色三个角度来思考“深度教学”的话,
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它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送餐机器人,智能物流小车,无人机送餐等,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近年,随着三维数据获取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基于三维数据的目标识别、三维重建等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和专家的研究重点。本文正是在这股研究热潮的推动下开展了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目标识别的研究,本文中的点云数据是通过德州仪器的Tintin获取
本文阐述了种苗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介绍了种苗培育技术环节要领,包括种子选择、种子采集与处理、种苗培育、控制种苗含水量、创新种苗培育技术,以期提高种苗质量,为林业
对湖北省Q村的土地流转后农民的职业保障、养老保障和精神保障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后,非农职业占主流;养老保险并未普及;精神需求有待满足。为深入
随着半导体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导致了微电子的关键技术尺寸开始进入纳米技术领域,因此对微电子测量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散射度量术的诸多优点,使得这种测量技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