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其控制是减少流行性乙性脑炎发病的重要环节。蚊虫控制中最常使用杀虫剂,随着杀虫剂使用,三带喙库蚊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近些年三带喙库蚊抗药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幼虫生物学测定方面,成蚊抗性水平、抗性机制研究等方面相关报道甚少。为很好控制三带喙库蚊及抗药性治理,需要研究不同地理种群三带喙库蚊抗性水平和抗性机制。本研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蚊虫抗性监测方法,研究了万州、永城、历城三个种群三带喙库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5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螟硫磷、双硫磷、DDVP、马拉硫磷4种有机磷类;仲丁威、残杀威2种氨基甲酸酯类及DDT的抗药性水平;同时,以历城种群幼虫为试虫,研究了增效剂对双硫磷抗性三带喙库蚊幼虫的增效作用;为初步了解三带喙库蚊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机制,本文测定了万州、历城、陕西、云南四个种群酯酶酶比活力。得到的结果如下:1.不同地理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对测定5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成蚊药膜接触筒法测定结果显示,万州种群、永城种群、历城种群对5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均处于R级。从具体死亡率来看,同种杀虫剂抗性具有区域差异特征,万州种群、永城种群抗药性水平较历城种群高;历城种群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相对较敏感。2.不同地理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对杀螟硫磷、残杀威、DDT的抗性都很高。用药膜接触筒法分别接触2h,2h,4h后,万州种群、历城种群对杀螟硫磷的死亡率分别为(3.08±0.1)%、(16.1±2.1)%:对残杀威死亡率分别为(59.2±14.0)%、(16.9±4.7)%;对DDT死亡率为(87.7±0.1)%、(36.4±8.4)%;永城种群对DDT死亡率为35.64%。历城种群幼虫对DDVP、杀螟硫磷、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抗性都很严重,同选定的敏感基线相比,抗药性倍数分别为:76.6、256.5、84.2、7977.8。双硫磷抗性倍数最高。3.将增效醚(PB0)、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三种增效剂分别与双硫磷按3:1混配,对历城种群幼虫毒力测定结果显示:PBO、TPP、DEM对双硫磷均有的增效作用。提示三带喙库蚊的抗药性机制是复杂的,有多种抗药性机制。今后幼虫控制时可以同时使用双硫磷和增效剂。4.不同地理种群三带喙库蚊酯酶酶比活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种群酯酶酶比活力有差异,可能与抗药性水平有关;酯酶酶比活力与蚊虫发育阶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