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政策的大力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快速的发展。面对如此大额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效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整理了相关理论,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现有研究来看,学者们关注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并就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现有文献更加关注一国之内的因素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对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将对外直接投资和资源配置效率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进行研究,丰富了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效应的研究,也为如何提高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引入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对我国2003-2017年各省份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以实际产出与最有效产出之比衡量资源配置效率,该比值越大表明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在考察期内,大多数省份的资源配置效率保持平稳,提高的趋势比较缓慢,江苏、安徽等省份的资源配置效率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高于西部地区。实证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中介效应检验,要素流动性和产业结构对资源配置效率起到了中介效应的作用,而市场竞争程度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采用不同的衡量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依然成立。要素流动性对劳动力配置效率起到了中介效应的作用,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结构则对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都起到了中介效应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加剧市场竞争程度这个传导机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但市场竞争程度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结论的启示在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参与国际分工,这有助于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并且应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