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食道超声多普勒监测指导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补液,从血液动力学和免疫功能两方面观察其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0岁,体重60~80kg,身高150~175cm,ASAⅠ或Ⅱ级,术前红细胞压积≥33%,血红蛋白≥110g/L,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补液组(N组,n=20),食道超声多普勒监测指导补液组(S组,n=20)。所有患者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静脉给予芬太尼5μg·kg-1、异丙酚2mg·kg-1和罗库溴铵0.6mg·kg-1进行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8~10ml·kg-1、呼吸频率14次/min、吸呼比1:2,术中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 Hg(1kPa=7.5mm Hg)。术中吸入异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1维持BIS值于45左右,根据TOF监测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2mg·kg-1维持肌松。两组患者均经鼻或口腔置入食道超声多普勒监测探头监测每博量(SV)、纠正左室射血时间(LVETc)。N组采用《现在麻醉学》(第三版)中介绍的常规补液方案进行容量治疗。S组按照Sinclair等的方法进行容量治疗。记录入室(基础值,T1)、诱导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肝门阻断即刻(T4)、肝门开放后15min(T5)、手术结束(T6)时的MAP、HR、SV、LVETC,记录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晶体液与胶体液总量、尿量、失血量及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均于T1、T6抽取肘静脉血2ml,室温静置,离心分离血清,-70℃保存待测。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IL-2、IL-4、IL-6、IL-8的浓度。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身高、体重、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失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量和晶体量N组高于S组,胶体量和尿量S组多于N组(P<0.05)。2血液动力学指标2.1 LVETC:两组T2均低于0.35s。与T2比较,两组均于T3~T6升高(P<0.05);S组于T3即达到0.35s,术中波动于0.35s~0.4s;N组于T5达到0.35s。术中各时点S组均高于N组(P<0.05)。2.2 SV:与T2比较,术中两组SV逐渐升高(P<0.05)。S组术中SV各时点均高于N组(P<0.05)。2.3 MAP:两组T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比较,两组均于T2降低(P<0.05),补液后逐渐恢复,N组于T4恢复至入室水平,在T5和T6均高于T1(P<0.05);S组于T3恢复至T1水平,T4~T6均高于T1(P<0.05)。术中各时点S组均高于N组(P<0.05)。2.4 HR:两组T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比较,两组均于T2升高(P<0.05),T3~T6恢复至T1水平。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3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N组高于S组(P<0.05)。4炎性因子4.1 TNF-α、IL-6、IL-8与T1比较,两组T6时点WNF-α、IL-6、IL-8的浓度升高(P<0.05)。与N组相比,S组T6时点TNF-α、IL-6、IL-8浓度降低(P<0.05)。4.2 IL-2、IL-4与T1比较,两组T6时点IL-2、IL-4的浓度升高(P<0.05)。与N组相比,S组T6时点IL-2、IL-4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多普勒监测指导补液可以维持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保持有效的循环血量于最佳状态,同时可以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