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信息高速流通并相互碰撞,信息闭塞时代所产生的限制介入的秩序已经毫无价值可言。而本文的思想正是建立在开放秩序的基础之上,对建筑设计思维中空间组织语言模式化持否定态度,提倡建筑秩序的自由,特别关注不同于固化模式下异构秩序地介入。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和知觉现象学理论之上,搜集大量的案例,通过类型分类的方法进行列表分析,研究不同案例形态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总结出空间形态中与异构介入紧密相关的三种属性特征,分别是:距离、尺度和场的概念。在构建整体逻辑框架基础上,对以上类型学分析出的同一类案例,进行个体差异分析,研究形态属性中影响异构介入的因素,并分析其影响界限。最后在三、四、五章分别对三种形态属性,通过图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来。 本文回归建筑的本源,重新审视空间中人的作用,关注空间中两种不同层面人的异构介入。一种是体现不在场性的人,即建筑的设计者,这时空间的异构体现在设计之初,包含在形态冲突下,蕴含的超越常态的建筑秩序之中。另一种是作为在场因素存在的人,即空间的使用者,使用者本身的运动性带来的时间性,使每个时刻空间中事件发生改变,空间的意义也被事件异构。 本文所提出异构介入的建筑是一种自由、开放的空间形态,其核心是给人提供行为和知觉上的自由,而自由度是建立在人知识背景上。文中一直提示知觉的重要性,是因为知觉的差异,为空间中的人提供不同的自由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