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典型绿化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四种典型绿化树种山杨(Populus davidi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盆栽幼苗为研究对象,模拟自然干旱、旱后复水土壤水分状况,通过稳定碳同位素(δ13C)技术解析干旱、复水处理下不同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间的相关关系,探究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在干旱胁迫、旱后复水过程中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响应机制,旨在为北京城区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绿化苗木筛选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出结果如下:1.在经历干旱-复水过程中,四种典型树种对土壤水分变异的光合生理适应策略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四个树种的光合生理特征参数间呈极显著差别(P<0.01)。干旱初始阶段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的耗水速率更快,表现为干旱第2天落叶树种的土壤体积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降幅(50.79%)远大于常绿树种(20.60%)。干旱过程中,落叶树种刺槐的光合能力降低最明显,山杨次之,干旱未对常绿树种油松和侧柏的光合能力造成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落叶树种山杨和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n”型趋势,常绿树种油松和侧柏的Pn、Gs、E和Ci均呈“n”型趋势。复水后,山杨的SWC最早出现(第2天)补偿效应,其他树种的SWC均在第5天恢复至对照水平。落叶树种山杨(第2天)和刺槐(218天)的光合参数逐渐回升,4个树种的光合指标均出现超补偿现象。可见,水分是影响不同植物的光合生理指标的重要因素。2.在经历干旱-复水过程中,不同植物的PSII光化学反应中心变化及光合机构电子传递情况不同。具体表现为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不同。田间持水条件下,不同树种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别较大:常绿树种侧柏和油松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干旱过程中,落叶树种的光合机构损伤程度比常绿树种更严重:连续的水分胁迫使各树种OJIP曲线发生改变,O-J阶段上升,I-P阶段下降,具体表现为荧光参数Fo、Vj和Vi上升,Fm下降,干旱中期(68天)落叶树种的PSII光化学反应中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叶片PSII的电子传递受到抑制。常绿树种荧光参数对初期干旱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后期光合机构未受到明显损害。复水后,油松各荧光参数恢复最快或干旱时无显著下降,其他树种各荧光参数25天恢复至对照水平。可见,水分是影响植物光合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3.在经历干旱-复水过程中,不同树种各器官可溶性糖δ13C的分配模式不同。田间持水条件下,落叶树种叶片和根部的δ13C均值高于常绿树种,小枝和主干的δ13C均值低于常绿树种。干旱过程中,山杨和侧柏各器官δ13C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刺槐和油松只有叶片δ13C值呈下降趋势,其他器官δ13C值呈波动性上升,表现为山杨[(-24.95±0.43)‰]、刺槐[(-23.71±0.52)‰]和油松[(-24.6±0.47)‰]的可溶性糖δ13C值在细根最大,侧柏的可溶性糖δ13C在主干中最大[(-23.84±0.69)‰],落叶树种的可溶性糖δ13C在主干表现最小,常绿树种在叶片和粗根最小。复水后,山杨的可溶性糖优先分配至细根部分(第2天),其次是光合器官叶片和起到水分运输功能的粗根与主干(第8天),小枝最慢(第18天);刺槐优先分配至叶片、小枝和主干(第2天),其次是根部(第518天);油松优先分配至叶片(第3天),其次是主干和根部(第10天),未对小枝造成影响;侧柏优先分配至小枝和粗根(第3天),其次是叶片和细根(第10天),主干几乎无影响。4.在经历干旱-复水过程中,不同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策略存在差异。田间持水条件下,四个树种的短期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种间差异显著(P<0.05)。落叶树种的短期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常绿树种。四个树种的瞬时和短期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过程中均呈“n”型趋势变化。其中,山杨、刺槐、油松和侧柏的短期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分别为3.90 mmol/mol、3.26 mmol/mol、4.55 mmol/mol和5.28 mmol/mol,四个树种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分别为77.91 mmol/mol、59.56 mmol/mol、75.17mmol/mol和95.79 mmol/mol。复水后,落叶树种的WUE第58天出现补偿效应,侧柏第3天,油松WUE未受干旱影响。自然干旱-旱后复水过程中,落叶树种山杨和刺槐E和Ci对WUE的影响显著(P<0.05),常绿树种侧柏和油松Pn、Gs、Ci和E对WUE的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干旱复水处理下落叶树种山杨和刺槐各生理指标、光合机构、和水分利用受到的土壤水分变异影响程度大于常绿树种油松和侧柏,其中刺槐受到的土壤水分影响最大,复水后各树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本研究结合植物生理指标探究不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受到干旱胁迫后的响应机制及在复水后的补偿效应,为科学规划干旱气候下的北京城区绿化树种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变好,糖尿病对许多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视网膜病变,一般称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为糖网病,在严重的情况下都会导致完全失明
学生的空间思维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关键。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传统数学课堂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逐步被替换,基于小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做中学”活动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授课时较为青睐的数学活动。在实际授课中,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不能够充分考虑学情,活动的设计缺乏目的性,使活动的
学位
随着电子计算机计算能力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个发展浪潮。在国家推行的人工智能强国政策的积极鼓励下,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成为了下一个风口,催生了许多互联网教育企业。然而互联网教育将线下课堂搬到了线上,并不能从根本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教育的教育诉求,因此研究者开始探讨能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全自动化的教学系统,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内容。数学学科凭借着自身严密的自然语言风格成为智能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其传输方式主要由微波式电磁感应式、激光式、磁耦合谐振式构成。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因具有可以实现较远距离,较大功率传输的优良特性,该种传输方式自提出以来一直是现代电工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该技术是目前最有可能给便携式电器、植入式医疗器械和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提供实时无线供电的一种最佳的电能柔性接入与传输手段。因该技术利用谐振和磁场耦合原理进行电能
大地电磁测深法观测的天然电磁场具有频带宽、振幅强度小、随机性强、能量随频率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大地电磁测深仪将对原始信号进行压制或增益处理。同时仪器内置滤波器会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这些内置滤波器大多不是零相位滤波器,导致仪器记录到的信号与真实电磁场信号存在幅值与相位差异。为获得真实信号需对系统进行标定处理。传统的大地电磁测深标定在频率域中进行,这使得时间序列中的系统影响得不到校正,基于时间序列中
光滑速度模型是一种速度具有一阶或高阶分区连续导数的速度模型,广泛应用于地震偏移成像和全波形反演中。相比于实际的地下速度分布,在光滑速度模型中不存在速度间断面(1阶间断),只存在速度导数间断面(高阶间断面)。与实际速度分布中由介质参数间断面产生的散射不同,当地震波传播到具有速度梯度变化的介质中时,入射波与速度梯度的非均匀性相互作用会产生梯度散射,梯度散射场的能量虽然很弱,但对提高地震偏移成像的质量有
鸡蛋干是我国市面上常见的佐餐产品,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因其生产原料——鸡蛋,营养丰富容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发生变质。通过对长沙某鸡蛋干厂的调查得知真空包装的鸡蛋干经过高温高压杀菌后在夏季仍有高达30%腐败变质率,变质现象为:汤汁浑浊表面颜色正常、汤汁浑浊表面颜色轻微变色、表面颜色全部变色、表面颜色变色并且胀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厂家声誉。本文以腐败鸡蛋干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构TPA测定其物性;采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具有规模大、成本高、涉及成员众多、技术复杂等特点,对复杂产品研发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知识链管理是对复杂项目中的成员和各项知识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手段,团队成员通过各项知识活动使得知识在组织间传递并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知识链网状结构。项目团队通过各项知识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本文旨在研究在复杂产品项目研发中知识链的有效整合的可行模式。首先是对相关理论
现在发动机的喷油脉谱是完全固化在电控喷射发动机的ECU中的,而且发动机喷油控制都采用了负反馈控制,不外接电控开发系统,难以控制发动机的喷油量。因此,不具备开发电控ECU能力的高校,已经停开或取消了汽油机燃料调整特性试验课程。针对目前行业的这一现状,有必要开发一个较为通用的,能够与现有市面上大部分发动机连接起来,不对原有ECU进行改动,就能完成汽油机燃料调整特性的实验装置。本设计以当代汽油机为研究对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高铁更是成为了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列车在速度和平稳性上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然,在不断地追求速度上提升的同时,还更应该考虑安全性的问题。机车车辆运输的安全问题受很多方面的影响,车轴是机车车辆很重要的部件,车轴的大部分失效是由疲劳引起的疲劳裂纹,疲劳裂纹会导致车轴损坏或疲劳断裂,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列车车轴可能出现的疲劳裂纹检测问题,本文使用的是声发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