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并适合溶栓的病人共108例。其中男75例,女33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4±10)岁,发病时间0.5~6h。根据患者意愿自费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常规溶栓组(52例)和强化溶栓组(56例)。溶栓前对所有患者进行CRUSADE出血危险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常规溶栓组给予尿激酶(2.2wu/kg,30min)+阿司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嚼服),继以阿司匹林300mg,1/日口服、氯吡格雷75mmg,1/日口服、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iu,1次/12h皮下注射,连用5-7d,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及他汀类药物。强化溶栓组在标准溶栓方案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用量依CRUSADE(?)出血危险分组不同而调整。观察两组病人分组情况,溶栓后1~2 h内胸痛缓解情况,90mmin内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情况,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溶栓期间出血并发症及溶栓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变情况。结果①分组情况:两组病人在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及出血风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1~2 h内胸痛缓解情况:强化溶栓组在2h内胸痛明显缓解者50(50/56)例,占98%,常规溶栓组33(33/52)例,占6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③90min内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情况:强化溶栓组在90mmin内心电图抬高最显著导联的ST段回落=50%的有54(5.4/56)例,占96%,常规溶栓组为29(29/52)例,占5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强化溶栓组在溶栓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有42(42/56)例,占76%;常规溶栓组22(22/52)例,占42%。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⑤用药期间出血并发症:强化溶栓组有8(8/56)例出现轻度出血,占14%:常规溶栓组有5(5/52)例出现轻度出血占10%。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⑥溶栓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变情况:强化溶栓组在溶栓后出现2例血小板轻度降低,PT、APTT、FB、INR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无明显改变;而常规溶栓组溶栓后未见PLT、PT、APTT、FB、INR的明显改变。结论强化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未增加明显出血并发症,安全、有效,可以用于AMI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