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大面积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汇入逐级纳水体而引起的水体污染。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选取淮河流域许昌段中的北汝河、清潩河流域作为典型小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产输出规律、特点的研究,并应用平均浓度法分别计算了两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利用北汝河鲁渡断面、清潩河高村桥断面水质自动站2008年实测的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COD、氨氮等数据分析了两流域水文和水质变化特征、水质参数与降雨量的关系以及单场降雨过程水质参数变化特征。从水文和水质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来看,除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外,其余参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电导率、溶解氧、COD均值变化与水期变化有一定关系。污染结构的不同造成水文、水质的差异(除水温外)较大,清潩河高村桥断面由于点源污染物的冲击,使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COD、氨氮等参数变化幅度较大,水质明显劣于北汝河。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中Spearman相关系数功能对水质参数与降雨量大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非点源污染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浊度、溶解氧、氨氮(鲁渡断面)等参数与降雨量大小呈显著性相关,其它参数如水温、pH、电导率、COD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从单场降雨水质参数变化情况分析来看,在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和总量都较晴天时有所增加。污染物浓度和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污染物浓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某些污染物浓度如氨氮还与降雨过程中雨量大小有一定关系。利用平均浓度法分析的结果,北汝河流域COD、NH3-N总负荷分别为256t、15.9t,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例分别为70.4%、68.7%,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例分别为29.6%、31.3%。清潩河流域COD、NH3-N总负荷分别为1732t、211.8t,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例分别为17.7%、26.1%,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例分别为82.3%、73.9%。从污染结构上来看,北汝河流域主要以非点源污染为主,清潩河流域则以点源污染为主。根据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的结果及国内外的经验,从政策、工程技术、管理三方面提出了非点源污染的控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