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近年来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从2006-2007年流动性泛滥引发经济过热和通胀高企,到2009-2010年天量货币投放带来经济触底反弹和通胀隐忧,货币成为这背后的主导因素,央行的货币供给面临诸多争议,褒贬不一。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投放问题再一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历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在体制机制、发展战略和开放策略等因素的长期制约下,中国的货币投放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忍受短期阵痛,还是回归老路依靠放货币拉起经济增速,政策制定者面临诸多厉害取舍;加之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影响中国货币投放的因素将会更为复杂,货币调控也会遭遇更多的挑战,因而研究中国的货币投放特征对于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基础货币投放和麦克勒姆规则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借鉴,从可测性、可控性、内生性和相关性四个维度对中国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进行概述,并立足产出增长、通胀治理、外汇占款和人民币汇率等四方面内容,确立麦克勒姆规则作为分析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特征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在对麦克勒姆规则的理论基础和演变历程进行全面梳理之后,通过结合中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操作实践,提出了对中国更具有适用性的修正的麦克勒姆规则。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存在由产出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增长率到基础货币增长率的单向因果关系。为了动态地把握各因素对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影响程度的变迁趋势,文章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借助卡尔曼滤波方法,针对1994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变系数实证估计,进而识别影响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明确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特征。 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在基础货币投放中过分关注经济增长,通胀压力不能有效规制央行货币投放冲动,外汇占款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决定性因素,会对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产生巨大的牵制力,导致货币供应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和被动性。在经济增长主义和外汇占款的绑架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动性和自由空间被严重挤压,无奈面临顾此失彼的调控窘境。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应当适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纠正依赖货币投放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错误理念,加快货币市场建设,丰富冲销干预工具,不断完善公开市场业务,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转向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