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以芦荟大黄素为初始原料,对芦荟大黄素的结构进行修饰和优化,得到一系列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然后使用显微镜、熔点仪、核磁共振仪以及红外光谱仪对所合成的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结晶形态、熔点以及谱学性质进行研究,最后利用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作为受试菌种,对合成的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抗弧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方法简单实用,产率高,合成的芦荟大黄素衍生物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七个章节:   第一章,通过查阅大量的芦荟大黄素及其类似物的文献,收集了关于芦荟大黄素的活性、来源、应用、化学性质和研究现状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综述。   第二章,使用硫酸二甲酯对芦荟大黄素进行甲基化反应,合成二甲基化芦荟大黄素衍生物,在参考前人合成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以及催化剂对反应条件的影响,最后以大量的丙酮作为溶剂,K2CO3作为捕酸剂,在接近回流的温度下进行反应,获得了单一产物的二甲基化芦荟大黄素衍生物,合成反应产率高达80%。   第三章,在不同反应条件下,通过对甲苯磺酰氯的对甲苯磺酰化作用,合成芦荟大黄素的二取代或三取代对甲苯磺酰化芦荟大黄素。研究表明,在适量的对甲苯磺酰氯和低温、弱碱催化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地合成二取代对甲苯磺酰化芦荟大黄素,产率达到79%,而在较高的温度和过量的对甲苯磺酰氯条件下,可以合成三取代的对甲苯磺酰化芦荟大黄素,合成反应产率达到75%。   第四章,利用活泼的酰化试剂在无水吡啶的条件下和芦荟大黄素的酚羟基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了乙酰化芦荟大黄素、苯甲酰化芦荟大黄素和对甲氧基苯甲酰化芦荟大黄素,合成反应产率分别为76%、78%和78%。与氯代芦荟大黄素的酚羟基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二乙酰化氯代芦荟大黄素的产率为86%。   第五章,利用氯化亚砜对芦荟大黄素的醇羟基进行取代,合成氯代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研究结果表明,氯化亚砜对芦荟大黄素的氯代反应只是发生在醇羟基上,蒽醌环以及环上的酚羟基在此条件下都不发生氯代反应,因此能够高产率(合成氯代芦荟大黄素和二甲基化氯代芦荟大黄素的产率分别为79%和80%)获得单一的含活泼苄氯结构的氯代芦荟大黄素衍生物,为下一步的合成提供了更加活泼的基团。   第六章,分别用高锰酸钾、氯铬酸钾吡啶嗡盐等氧化剂对芦荟大黄素及其衍生物的醇羟基进行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反应,合成芦荟大黄醛、甲基化芦荟大黄醛和二对甲苯磺酸化芦荟大黄醛的65%、92%和89%。芦荟大黄酸和二对甲基化芦荟大黄酸的氧化反应的产率分别为62%和64%。   第七章,用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作为实验菌,对芦荟大黄素以及合成的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酸的抑菌活性最强,溶藻弧菌抑菌圈的直径分别达到8mm和10mm,副溶血弧菌抑菌圈的直径分别达到8mm和7mm,而其他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抗弧菌活性较差。
其他文献
介绍了嵌入式RFID卡矿用考勤系统的结构,并对各部分的实现进行了详细设计;对非接触式RFID卡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仔细研究,并给出了解码算法。利用以上研究成果设计一套基于嵌入
于2014年5月、8月、10月和2015年1月四个月的中旬在青岛流清河湾栉孔扇贝筏式养殖区中部、边缘及养殖区外部水域各选取一个调查站点进行理化环境调查取样和采集扇贝样品,通过
作者在夹点分析法和已有超结构法有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各类用水网络的特性入手,以数学规划为工具,对用水网络的最小新鲜水量问题,最优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虹彩病毒已成为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地水产养殖业最严重的致病性病原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中华鳖虹彩病毒(Soft-shelled turtleiridovirus,STIV)是一种
河流是连接陆地碳库和海洋碳库的重要通道,流域内各种自然过程及人为活动对河流有机碳的输运都会产生影响,而正确认识河流有机碳的输运过程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粒径
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一再表明,纸媒发展令人堪忧。但也有奇迹。2013年华夏时报实现了78%的年增长率,营业收入达到3.88亿元。本刊专访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以求探寻“以报立业”的
海洋是地球物质循环“源—汇”过程中的重要通道,海洋生物生产及其产物的迁移、转化等过程对海洋物质和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近岸海域浮游植物主要
党报作为党的思想舆论阵地,是重要的传统主流媒体,为了进一步增强党报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须从多个方面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As the ideological
受沿岸上升流、气旋式冷涡及其夹带的冲淡水的影响,夏季(2007年)南海西部水体吸收特征与冬季(2006年)迥异。冬季水体吸收分布较稳定:浮游植物吸收αph(443)表层值在0.01-0.02 m
本论文以金色小沙丁鱼鱼糜为原料,测定漂洗、加热后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全质构(TPA)、析水率,研究不同漂洗方式、加热方式和不同添加量的转谷氨酰胺酶及卡拉胶等对鱼糜制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