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体外减性筛选,获得能与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高度结合的小分子多肽,鉴定其与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结合的特异性。方法:采用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技术,以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作为靶细胞,中国人膀胱粘膜上皮细胞为吸附细胞,体外差减筛选三轮后,随机挑取25个噬菌体克隆,排除非特异性结合以及假阳性的噬菌体,ELISA鉴定其与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的结合能力、及阳性噬菌体克隆的特异性,提取特异性噬菌体的DNA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得到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将待选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化学合成并标记荧光素异硫氰酸(FITC),制备成荧光探针,通过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两种方法鉴定各个探针与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中国人正常膀胱粘膜上皮细胞、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系、人肝癌SMMC7721细胞系以及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结合的情况。结果:1、体外差减筛选三轮后,噬菌体在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上出现明显富集。回收后噬菌体的滴度由第一轮的8.8×107增加到第三轮的2.15×109,增加了约24倍;同时回收率也显著提高,由第一轮的4.4×10-4增加至第三轮的1.1×10-2。2、对筛选三轮后随机挑取的25个蓝色噬菌体单克隆进行ELISA鉴定显示:25个克隆中有19个为阳性克隆,阳性率76%,特异性鉴定显示:10个为强阳性克隆(P<0.05),说明这10个噬菌体克隆是与中国人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克隆。3、将上述1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DNA测序并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共有序列为SISSLTH、MARYMSA、TVRTSAD,经搜索BLAST数据库,上述氨基酸之间均无同源性,在人源性现有的蛋白质/多肽库中没有发现与上述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或者是有良好同源性的蛋白质分子。4.流式细胞仪与荧光显微镜显示:小分子荧光探针FITC-SISSLTH与中国人BIU-87细胞系的亲和性强于FITC-MARYMSA、FITC-TVRTSAD、FITC–EDRKETAK以及FITC(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小分子荧光探针FITC-SISSLTH与中国人BIU-87细胞系的亲和性要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细胞系(P<0.05)。结论:本实验利用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技术体外筛选获得3条能与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SISSLTH、MARYMSA、TVRTSAD。经BLAST数据库搜索,未查到与已知蛋白质序列有相似性,提示获得的肽段为新型的氨基酸序列。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鉴定了三种小分子荧光探针与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结合的特异性,证明小分子荧光探针FITC-SISSLTH、FITC-MARYMSA、FITC-TVRTSAD为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导向肽,FITC-SISSLTH特异性最高,为膀胱癌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