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悬架系统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驶平顺性是汽车的六大重要性能之一,而悬架系统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传统的被动悬架虽然具有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悬架系统参数匹配与优化是悬架设计的难题之一,同时被动悬架的性能是固定的,无法使汽车始终保持最佳行驶状态。而主动悬架可以通过控制作动器的输出使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而极大地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但是现有主动悬架成本高、能量消耗大、控制复杂,这也限制了主动悬架在汽车上的普及应用。因此开发出廉价、节能、易控制的新型悬架系统对于主动悬架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轿车惯性调控主动悬架研制开发”(编号:20112330),基于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以汽车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被动悬架弹簧、减震器的参数优化和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本文对随机路面和整车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建立了随机路面模型和整车七自由度模型,为被动悬架系统的参数优化和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奠定了基础。(2)对汽车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系数进行了优化。为了保证汽车在被动状态下的行驶平顺性,将粒子群算法和文化算法相融合得到“双演化,双促进”的改进文化粒子群算法,并用其对被动悬架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对于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值、车身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及四个车轮动载荷加速度之和的均方根值,采用优化参数比采用理论计算参数分别降低了18.93%、17.81%、18.36%和15.97%。(3)设计了主动悬架神经网络控制器。对于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本文基于神经网络,设计了主动悬架LM-BP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改进粒子群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器,并在整车七自由度模型上进行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被动悬架,LM-BP神经网络主动悬架在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值、车身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上分别降低了36.06%、33.62%、29.08%;而采用改进粒子群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主动悬架则分别降低了42.52%、39.60%、40.59%。仿真和实车路面试验表明,采用改进文化粒子群算法优化悬架系统弹簧和减震器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在被动悬架状态时的行驶平顺性;而对于主动悬架,采用LM-BP神经网络的主动悬架和改进粒子群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主动悬架的行驶平顺性要优于被动悬架,这也验证了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保证了汽车在主动悬架状态下行驶的平顺性。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
三相整流器电网电压定向控制时,电网电压传感器的电网电压定向方法成本高,无电网电压传感器虚拟电网磁链定向方法的精确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锁相环的PWM整
目的建立青钱柳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选用三种显色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钱柳总黄酮含量,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得出了适合青钱柳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市场的上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建筑行业的竞争中也是如此,建设单位对于工程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对于建筑工程回访服务质量的要求更是越来越
目前,500kV空载变压器合闸时的重瓦斯保护误动作跳闸故事频频发生。以某空载变压器合闸时重瓦斯保护动作事故为例,通过分析瓦斯继电器二次回路故障、励磁涌流产生的变压器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6例临床怀疑为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患处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并明确定位上肢深
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专业实践基地的建立、校企合作对该专业相关课程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理论课程的实践化做一简单解读,并对该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何与企业衔接做一简单阐
在155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631个动脉段进行超声血管造影快速扫描(quickscan,QS)与数控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QS系统将血管两处多普勒频移的比例大于1:3作为判断血管存在临界狭窄(血管直径减小50%以上)的阈值。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手术组、辛伐他汀组、参芎葡萄糖组、参芎葡萄糖+
为了研究水气比对以液态水为喷射工质的射流预冷喷射特性的影响,选取了适合的计算和求解方法,建立了研究射流预冷喷水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喷射腔室中的三维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