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模板自组装法制备掺杂聚苯胺微/纳米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高聚物微米/纳米结构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聚苯胺因其具有高电导率、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易于合成及可控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优点,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已成一类最具开发前景的新型纳米功能材料。本文主要工作是研究用无模板自组装法制备掺杂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和电学、荧光、表面浸润性能等。围绕着影响导电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反应条件因素、改善聚苯胺的性能、探究功能化应用等方面展开,主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采用简化的无模板自组装法制备不同酸性氧化剂掺杂的聚苯胺,选用的酸性氧化剂为:过硫酸铵APS、氯化铁FeCl3、硝酸铁Fe(NO3)3和硫酸铁Fe2(SO4)3。其中酸性氧化剂同时起氧化剂和掺杂剂的双重作用。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发现影响聚苯胺纳米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苯胺单体与氧化剂的浓度;(2)苯胺单体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3)氧化剂的种类及氧化电位的高低。掺杂PANI的室温电导率在10-2S/cm到100 S/cm范围,电导率—温度依赖关系显示出了半导体的性质,电导率—温度依赖关系能很好的满足Mott三维变程跳跃模型(3D Mott-VRH)。另外,不同氧化剂掺杂PANI压片表面显示具有亲水性的行为。虽然聚苯胺具有比较优良的电学性质,但聚苯胺的光学性能并不突出。为了改善聚苯胺的光学性质,在本论文中,采用一种新荧光物质(TPA-BTD-BN)作为掺杂剂掺杂到聚苯胺主链上,制备了具有优良电学和荧光性质的聚苯胺纳米结构。红外结构表征证实得到了典型的聚苯胺。而且随着荧光掺杂剂含量的增大,荧光信号增强。测得PANI/TPA-BTD-BN的室温电导率大约为10-1~100S/cm。水接触角实验显示PANI/TPA-BTD-BN表面为亲水性的。研究了常温常压时分别在水、乙醇和硝酸溶液作用下PANI-CSA薄膜电阻的变化,其中PANI-CSA薄膜为通过“掺杂-脱掺杂-再掺杂”方法制备的樟脑磺酸(CSA)掺杂聚苯胺导电薄膜。少量水分子进入PANI-CSA薄膜电阻下降,增加了非晶区聚合物分子链和导电通道之间的载流子数,而过量水分子进入薄膜电阻迅速增加,是由于过量水分子使分子链间距增大而导致部分导电通道阻隔。乙醇浸入PANI-CSA薄膜电阻迅速增大,远远大于初始值,硝酸溶液浸入PANI-CSA薄膜由于质子酸掺杂和离子导电而使电阻迅速下降。聚苯胺薄膜这些性质可被用在化学传感器方面。
其他文献
三维的六角晶格层状化合物In3Cu2VO9作为强关联的阻挫体系,展现出一系列不同于反铁磁的新型低温量子无序磁性质。它和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电子态和电子结构十分类似,掺杂后很
进入21世纪后,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理想绿色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两种纳米光催化剂Bi_2Fe_4O_9和Bi_4Ti_3O_(12)展开研究。光催化剂的性能与形貌、尺寸密切相关,尤其是催化剂颗粒处于纳米量级时,催化效率能大大提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成功的制备出高纯的Bi_2Fe_4O_9纳米颗粒,并通过选用不同的络合剂对产
纠缠在量子信息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量子信息处理主要包括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纠缠态的制备是量子纠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某些特殊的量子纠缠态的制备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