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中国的网络快速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2003年宽带业务刚刚在中国大陆起步到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5.91亿,毫无疑问因特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空间建立起来的虚拟社会中,人们获取最新信息,互相交换意见,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聊天书写方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与因特网一样易掌握、有效率,最重要的是它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事件。最近,一些新型网络称谓进入我们的视线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有两类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类是“ABB”式结构称谓,例如“范跑跑”、“楼歪歪”;另一类是“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式结构称谓,如“‘表’哥”、“‘房’婶”等。这些词随着其相应的热点社会事件所产生,他们与中国传统的称谓形式和用法有所不同,但人们很快的接受了这些新称谓,自然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积极地创造出更多这类的词语。这样的现象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些新型称谓有特定的类型吗?人们为什么对这些词感兴趣呢?这些称谓词与它们背后的社会事件有什么联系?社会因素对这些词的产生又有什么影响?这些词反映出其使用者怎样的感情或意愿?这些称谓词的存在在语言学上是好还是坏?这些词有什么生态语言学特征?这些问题作者在本文中都将有所涉及。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揭示此类词语内部和外部的特点,阐释语言学理论及社会因素对中国新型网络称谓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其生态语言学机制以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深远影响。本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文中所有数据资料及例子均由国内外著名新闻类官网中的相关新闻报道中选取,以期望本文中分析的客观及有效性。基于前期大量的阅读、搜索及数据搜集,本文对两种特定结构中国新式网络称谓的研究得出这类词语不仅仅属于虚拟空间,它们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词汇。从更大意义上来讲,新式网络称谓所代表的网络语言赋予了传统词汇新的意义和用法,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