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阜康国家野外观察站为依托,选择新疆天山以北三工河流域自然生境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ri)、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nica)、柽柳(Tamarix rarmosissima)三种植被群落类型设置研究样地,并以裸地与三十年优质农田作为对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总体活性、功能多样性的相关关系。采用BIOLOG生态板检测了各微生物群落对31种单一碳源的利用情况,以此评价当地的土壤环境状况,有助于理解荒漠化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区植被覆盖土壤可溶盐总量裸地>植被>农田,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裸地则相反,农田各土层相差不大;植被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且均低于同时期裸地、农田;干旱区植被土壤酸碱度均在8-9之间,显著高于农田。(2)土壤微生物主要存在于在0-10cm土层。且夏季干旱区植被土壤微生物碳量最大,而裸地、农田则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裸地微生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样地类型。(3)八月土壤酶活均高于十月,非木质素酶活力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木质素酶随着土层的改变则没有规律的变化的趋势。八月、十月各样地β葡萄糖苷酶、木糖苷酶活力最大,乙酰葡萄糖胺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最小。(4)干旱区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农田土层间变化不明显。各样地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在春季、秋季随着土壤增加而降低,夏季各样地不同土层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均较高。(5)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碳源利用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发现梭梭样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较强的微生物总体活性和功能多样性。影响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中可利用的碳含量,而含水率、可溶盐总量等因素在此处没有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