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钡基铁电陶瓷及其多层结构的制备和电卡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冷技术在人类社会随处可见,如空调冷气的使用,生活中生鲜食品的保鲜,工业生产过程中对钢的低温处理,医药工业中保存疫苗、器官等。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制冷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也对臭氧层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作用。另外,我国提倡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并对制冷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因此,对高效节能的新型制冷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成为现在主要话题。几十年前在介电材料中发现的电卡效应使得电卡制冷技术取代蒸气压缩制冷成为可能。以研究新的物理效应为基础,寻找新型制冷技术,如电卡制冷、热电制冷和磁卡制冷等,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其中某些铁电材料具有电卡效应而备受关注。它正在引起一场新的制冷技术革命,代表了一种环境友好、无温室效应的制冷技术,有望在未来科技革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本文选用钛酸钡陶瓷作为基体材料,对其进行化学元素掺杂改性。首先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1-x)Ba(Zr0.2Ti0.8)O3–x(Ba0.7Ca0.3)Ti O3(简称(1-x)BZT-x BCT,下同)陶瓷,探究了7个不同组分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研究不同组分陶瓷的弛豫性能和电卡效应。研究发现,组分的改变对陶瓷的电学性能影响较小,陶瓷样品的最大极化强度在13.6-16.4μC/cm~2之间,剩余极化强度在4-7μC/cm~2之间,居里温度在40-85℃之间,表征材料弛豫性能的离散因子λ在1.76-1.94之间,电卡熵变(ΔS)在0.4-0.57 J·kg-1·K-1之间,电卡温度变化(ΔT)在0.2-0.4 K之间。我们发现陶瓷的电卡效应对组分不敏感。其次,由于(1-x)BZT-x BCT陶瓷的烧结温度过高,陶瓷层和电极层的结合较差,需要开展降低陶瓷烧结温度的工作。本文选取最优的组分((1-x)BZT-x BCT:x=0.4)作为原始组分,通过添加Cu O作为助烧剂来保证降低烧结温度后陶瓷仍能够保持优异性能。最后,采用(1-x)BZT-x BCT:x=0.4,0.2wt%Cu O组分进行流延共烧制备多层结构陶瓷,并对其进行相结构、截面微观结构、电学性能和电卡性能测试。所制备多层结构陶瓷共包括两层活性层,其他层数作为辅助层。间接法测试电卡熵变和温度变化分别为1.45 J·kg-1·K-1和1.16 K,电卡效应相对块体陶瓷提升了三倍。在25-100℃之间,电卡温度变化都在0.75 K以上。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研究了(1-x)BZT-x BCT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探究了组分对弛豫性能和电卡效应的影响,分析其物理机理。同时制备了多层结构陶瓷,电卡性能的提升归功于材料体系多相共存、弛豫性能优异以及击穿场强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为开发块体陶瓷在固态制冷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促进了电卡制冷技术从材料端到器件端的发展。
其他文献
轴向隔层式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装药密度大等特点,多作为大口径火箭导弹武器系统的动力装置。本文以轴向隔层式脉冲隔离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软质隔层的工作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在分析了Ⅰ脉冲工作过程中软质隔层的热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烧蚀计算程序对隔层烧蚀炭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其次建立了Ⅱ脉冲点火瞬态隔层打开过程的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研究了隔层烧蚀后形貌变化、点火器质量流率、隔层预制缺陷形状
学位
微小尺度燃烧是近年来燃烧学科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由于燃烧所产生的能量远大于传统的化学电池,所以基于燃烧的微小型动力设备被认为是现代微机电技术中(MEMS)一种十分有潜力的动力源,对该领域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目前主要集中在微小尺度燃烧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燃烧特性、稳燃方法以及新型燃烧器的设计等。然而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不完全往往会生成大量的碳烟颗粒,它的排放不仅会降低实际燃烧
铁素体(F)-马氏体(M)双相钢因为高的初始的加工硬化率、良好的焊接性能、高的抗拉强度以及高的延展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大型零部件的生产。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有效降低能耗,广大研究学者在不断的探索进一步的提升双相钢综合力学性能的新方法。近年来异构材料的提出,为提升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式。异构材料通过软硬相的变形协调配合,诱发几何必需位错,提升了材料的塑性,同时通过HDI应力进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作为核岛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是核电站安全运营的基础,但长期的高温中子辐照会诱导材料硬化脆化,韧塑形降低,增加断裂的风险。因此,对辐照损伤机制进行系统且定量的分析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寿命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所用样品为基于工业反应堆压力钢的成分设计的Fe-Mn-Si模型合金钢,其中Mn和Si为反应堆压力容器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对模型合金进行Fe+离子辐照,设计不同的辐照
枪械射击时产生的强烈的噪声对射手及附近人员会造成一系列生理及心理上的危害,而在枪械膛口加装消音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弱武器射击时膛口气流的噪声,达到“消声”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消声器发展现状和应用于膛口噪声的数值计算发展方法的发展现状,早期关于消声器的研究多是对较为简单结构的理论计算,其中关于膛口消声器内部结构和消声器噪声场的数值研究还较为薄弱。为研究膛口噪声,本文介绍了膛口流场中初始流场的形成
用于ICF实验研究的巨型激光装置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的光学工程,需要使用数千件超精密大口径光学元件,部分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对角线尺寸接近甚至超过了1米,称之为米量级光学元件,为确保这些光学元件的波面特性能够满足ICF装置的要求,需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密测量和重点控制,这对传统波面误差检测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ICF装置米量级光学元件波面误差精密检测工程应用为目标牵引,主要开展了如下工
人脸识别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公共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交娱乐等领域。然而,在面对人脸图像存在伪装(墨镜、围巾和口罩等)时现有的技术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并且伪装人脸图像同时也包含姿态、表情和年龄等变化。这进一步增加了伪装人脸识别的挑战。针对伪装人脸识别问题,本文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计和损失函数约束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的伪装人脸识别方法(DDFR)。该方法引入了
与在高温下进行的塑性加工相比,材料在冷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条件与新晶粒的演化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材料的加工性质、其相组成和变形方法对最终的晶粒尺寸和晶粒细化的动力学尚未得到详细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等通道径角挤压、高压扭转和累积叠轧这些剧烈塑性变形工艺是非常复杂的且不能大批量制备,研究大应变冷变形的微观演变得尤为困难。但一些常规的加工方法(轧制和拉拔)也会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比较大的应变,这些
社会性昆虫包括蚂蚁、白蚁、蜜蜂和黄蜂等,是世界上已知社会化程度最高的非人类生物体.社会性昆虫具有高度发达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组织体系,可以像有机体一样灵活地运作,表现出复杂的集体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社会性昆虫的集群行为不仅有助于生物学家更加全面、更为深刻地认识社会性昆虫集群行为的理论机制,而且其中一些技术也能够应用于理解人类社会.本文通过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研究了群体规模、代谢尺度和随机性对社会性昆虫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