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诸相说——关于公司存在形式的哲学阐述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公司在当下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司的研究具有必要性,管理学、法学在公司研究方面都已取得相应成果。作为舶来品的公司被“拿来”到中国后,虽然已经落地生根,对中国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遇到了“中国式困境”。这种困境,只有以哲学的方式,从本质上着手才有解决的可能。这是中国学者对公司进行哲学研究的必要性。
  存在存在于存在者之中,公司作为存在者,能够通过以“存在形式”对公司的追问,获得“公司之所是”的答案。那么,如何分析、描述公司的存在形式。科学哲学的提示是:工具理性和建立构造性知识。“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认识事物存在形式的一个重要词汇,其内涵的流变是中国认识事物进步的体现。借用“相”作为认识、建构公司存在形式的工具是可行的。经过从训诂学、佛学、科学、系统论的角度对“相”进行考察,本文将“相”定义为存在者之在的呈现,并指出了“表相”、“本相”、“意相”、“映相”是认识公司存在形式的四个维度。更进一步的,“表相”、“本相”、“意相”、“映相”各有其结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认识公司诸相。如“风险预警灯”、“知识记忆群”、“成长欲望”等公司相的内容,是在“四相”结构特征指导下分析得出的。通过“四相”维度构建的“公司诸相图”是本文的重要成果,是公司存在形式的全景图。通过对公司诸相的关系分析,得出了公司具有“开放性”、“复杂性”、“规定性”等特性的结论。经对照分析,这样的公司特性,与中国文化传统特点具有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公司“中国困境”的原因。如果公司管理当局鸟瞰了公司诸相图,认清了公司特性,把握了公司之所是,再了解到公司特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这种冲突,就能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案。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从“相”、“四相”到“诸相”的认知路径,显示了“相”之大用,是基于原子论的整体观念的体现,是传统认识论下纯粹整体论下“相”的升华。“四相之诸相”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认识工具,帮助人们认知世界。
其他文献
论文在对顾客满意度测评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的重要性.然后,着重对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顾客满意度指数的理论模型与数学模型、顾客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分析上海市家庭住宅物业管理行业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这一典型案例,验证了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写作主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透视消费,观照当代人们的消费生活,通过对消费主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揭示消费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通过对现代消费主义的批判和消费奴役深层结构的解析,以及科学消费观的内涵及其建构意义的揭示,为人类寻求破解消费奴役境遇之匙。  关照人们的现实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样态、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消费是一个关乎人类的生
文化创新问题是一个理论难题,根源于“文化”与“创新”概念的歧义性与复杂性。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来探究文化创新问题,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看待和把握文化创新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历史经验来看,文化创新表现出“文化对文化的依赖”,历史上的思想理论资源无疑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但是,文化创新的最终根源在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在于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的文化积累与思想突破。文化创新不能割断历史文化传统,但
学位
科学究竟是什么,或者说科学形相如何理解,一直都是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反过来,对科学的理解又直接影响着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进一步发展。当前,不仅科学的主流形相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那种绝对正确的、作为真理化身的科学形相被解构了;同时,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反科学现象的大量涌入,更使得对科学形相的理解变得模糊与混乱。因此,如何认识与理解科学的形相,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本性问题,便成为当前科
学位
本文基于弗雷格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论,旨在剖析自然语言表达思想的内在机制、思想的句法结构及其语义解释,从而解决弗雷格难题,进一步澄清思想、语言与世界三者的内在关系。围绕这根主线,笔者将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弗雷格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论研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从语法和语义角度探究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特别对弗雷格难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在第一部分中,笔者锁定弗雷格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经典文本
学位
模态逻辑自身的发展及其在计算机科学、语言哲学等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人们对于多模态逻辑系统的研究。  多模态逻辑研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算子形成的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研究了一个正规的形式语言允许多种模态的使用;使用一般公理模式来管理模态及模态之间的关系。在原子模态参数及模态形成算子的抽象定义以及桥公理的引入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以桥公理为特征的多模态基底系统G和多模态肯定系统G,并给出系统内一些简
社会发展合理性问题是全球化时代、社会实践困境和社会科学理论发展向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代的社会发展合理性研究要在物质生活生产和再生产、精神生活生产和再生产、社会交往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建设等领域,不断自觉地进行评价和反思、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追问体现着当代人类以哲学方式对自身行为和效应的自觉关注和反思,尤其是近代以来掠夺性实践及其反主体性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国的社会建设是一个在实践层面上较晚引起重视的领域,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亟待加强,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展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面,社会建设是随着我国“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提出并逐渐成
交往(Communication)是一种社会行为。研究交往理论的学科纷繁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界定交往的含义,一般来说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狭义的交往,即从信息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的交往。这种理念认为交往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作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源),这些符号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才能够得以传播。狭义的交往观着重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交往,是一种技术性的交往观。二是广义的交往,即社会学意
学位
先秦华夏民族的天下观以儒家的天下观为主体,主导着后世中国人对理想世界秩序的想像和永恒价值的追求;天下观的源头是中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敬天信仰;天下观的发展缘于先秦儒家礼乐文化渗透到政治生活以至于“平天下”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传统天下观的衰落导火索是中华王朝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与现代民族国家的较量中式微。  在中华民族着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在世界新秩序亟待建立的多元化时代,天下观的重建是一项迫切的理论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