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脑转移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预防性脑放射(PCI)是否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哪些患者得益于PCI目前仍没有定论。 目的: 本研究评估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以便找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PCI的指征。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找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高危因素,建立数学模型。 结果: 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数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56.9﹪、44.8﹪。全组病例脑转移发生率为38.1﹪(85/223),其中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第1、2、3年脑转移的发生率为6.8﹪、12.8﹪、16.6﹪,多个区域纵隔淋巴转移则高达31.1﹪、55.5﹪、61.1﹪(P=0.000)。纵隔淋巴结的阳性数小于4个、4到6个与大于6个三者之间脑转移发生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鳞癌患者第1、2、3年脑转移的发生率为10.1﹪、21.7﹪、24.6﹪,而非鳞癌患者为19.5﹪、33.8﹪、39.0﹪(P=0.013)。另外,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相关的因素还有病理分期为ⅢB、姑息性手术和没有接受辅助化疗。 结论: 1.非鳞癌、纵隔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纵隔多个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IIIB、姑息性手术和没有接受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重要高危因素。 2.脑转移的高危数学模型:logit(P)=8.215-0.903*纵隔淋巴结阳性数-0.872*手术性质-0.714*病理类型-1.893*纵隔淋巴结转移程度-0.948*病理分期-1.034*术后化疗。P≥0.44为脑转移高危人群。 3.本研究得出的脑转移的高危数学模型可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研究中行预防性脑放射的参考指征。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干预急性呼吸衰竭(ARF)行无创机械通气(NIV)躁动患者的镇静作用情况.方法 将118例ARF行NIV治疗的躁动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57例)及丙泊酚组(61例),
目的 探讨miRNA-342表达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例原发性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膀胱癌组织和邻近正常膀胱组织,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