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深厚,“家文化”在历史的波涛中传承久远。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作家们致力于叙述家族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以他们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家族母题叙事的繁荣。不同时期的家族叙事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和类型特征,本文将从四部分对家族母题叙事模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阐释家族文学具有母题性质的原因。首先对家族和家族文学进行概念设定,阐述“家族文学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家族母题不仅是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淀,而且是古往今来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题材。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总结归纳出家族母题叙事的经典模式。家国同构模式:这一叙事模式以家族的兴衰荣辱来体现国家命运,以家族内部新旧势力的纷争揭示阶级和民族的启蒙;革命历史模式:将家族复仇叙事穿插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之中,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情感;民间叙事模式:以民间文化视角的角度切入历史,历史的主要人物不再是政党英雄,同时在作品中穿插神话和民间传奇,注重人性冲动在叙事中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意识流叙事模式:作家积极借鉴西方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创作技巧,运用限知视角和散文化的结构,在人物的内心独白中揭示人物的心理走向和情感体验;以欲望为动机的生存伦理叙事模式:描绘出以食、性等欲望为动机的个人在家族伦理制约下的生存困境,以家族伦理道德的漠视和生存选择下个体生命意识的强化揭示人性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三部分着重探讨家族母题叙事的审美价值。家族母题叙事展现了艺术化叙事空间,将辽阔的自然地理空间、深邃的历史文化空间、作品人物复杂的心理空间、大家族中繁琐的家庭空间和家族女性被束缚的精神空间描写的淋漓尽致;描绘出了全人类共通的苦难意识的表达;对家族文化进行历史反思,从而看出家族母题叙事带给人的真切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第四部分是对家族叙事模式缺失的批判。囿于拘于叙事模式使作品间出现了主题情节和人物的雷同化;政治文化因素对家族叙事的强势渗透,降低了家族叙事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出现了为后人诟病的政治性大于文学性的缺憾;西方思想和文化理论的冲击下的家族叙事,应该采取理性的借鉴方法,将传统家族文化与西方理论有机融合。家族母题叙事文学要摆脱叙事模式的束缚,寻求个体化创新性的表达,表现出对家族文化的独特而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