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x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量子点凭借其自身独特的光谱特征和光化学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与传统荧光染料相比,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可调,并且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能够承受多次的激发和光发射等一系列优点,在实验室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不仅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还引起其它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由于Mp无细胞壁,故其引起感染的治疗与其它细菌和病毒感染在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因此,Mp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对于疾病的及时正确治疗有重要意义。对Mp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通过支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Mp的实验室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基于QDs标记技术,针对Mp抗原建立了一种快速、简易可靠,而且特异的诊断方法。   方法:   1、肺炎支原体P1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经P1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后,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通过聚丙烯凝胶电泳检测其分子量与纯度。   2、量子点与肺炎支原体P1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偶联   采用碳二亚胺盐连接法,使量子点QD605的羧基与抗体上的氨基反应,形成肽键。然后用离心法纯化偶联产物,纯化后采用膜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量子点QD605与抗体的偶联,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其荧光效率进行检测。   3、偶联产物检测肺炎支原体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偶联产物与待检测抗原反应,洗去偶联产物后进行荧光检测。同时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   结果:   1、肺炎支原体P1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纯化鉴定结果   P1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经硫酸铵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后,在聚丙烯凝胶电泳上可见在58KD处有明显的一条带。   2、量子点与肺炎支原体P1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偶联结果   膜直接免疫荧光法表明只有偶联产物与Mp抗原反应在紫外灯下发荧光,单独的量子点QD605、未标记的抗体及其它对照与Mp抗原反应在紫外灯下均不发荧光,验证了量子点QD605与抗体的偶联。然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量子点QD605及偶联产物的荧光效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者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说明偶联产物的荧光强度没有受到偶联过程的影响。   3、本研究敏感性及特异性检测结果   (1)敏感性检验采用棋盘滴定的方法最后确定的抗原检测浓度为1ng/ml。   (2)特异性检验用上述偶联产物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甲链、乙链反应,结果显示未阴性,可用作诊断使用。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用量子点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操作简便、快速。
其他文献
乳腺癌化疗耐药是癌症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通过表面ABC转运蛋白主动外排化疗药物以降低细胞内药物积聚从而表现出MDR。根据新近提出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不孕症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有效方法。作为IVF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临床促排卵技术,通过诱发多个卵泡发育可
目的:为建立人 DC-SIGN双抗体夹心 ELISA方法,制备抗 DC-SIGN兔源多克隆抗体和鼠源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为基本检测试剂,进行检测 DC-SIGN的双抗体夹
GL50(CD275, inducible costimulator ligand)分子是B7家族的新成员,与其特异性受体ICOS(CD278, inducible costimulator)分子结合所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在T细胞的活化、增殖、
目的 通过比较雷度米特AQT90 FLEX与电化学发光法的Roche Cobas e601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比较雷度米特AQT90 FLEX检测同一患者的全血及血浆样本结果的一致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