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亦称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maeular degeneration, SMD或aging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以累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感光细胞层和脉络膜多层组织为主的一种严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该病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性。在英国,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病发病率在下降,而AMD在过去四十年里增长了60%。在我国,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伴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其发病率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此病正日益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该病对老年人的视力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自觉症状,同时也为患者本人和家属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以上情况已引起我国眼科学者的密切注意,并且已将本病做为眼科防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AM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年龄外可能还与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性突变、慢性光损害、营养失调、中毒、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可能为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在中药治疗AMD的辨证论治方面王明芳认为本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能上承于目,黄斑失养,久则脾胃运化失司,津液代谢失常,湿浊内生,上犯目窍,后期肝肾失养,肝肾亏虚。故根据眼底所见将本病概括为脾虚湿困、痰瘀互结及肝肾两虚三个基本证型,关国华认为脾气虚为早期发病重要因素。掌握证候特征是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石,寻找病因病机,尤其掌握主要病机是分期辨病治疗的关键。研究目的本项目将采用计算机信息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方法,通过资料检索、临床调研等途径,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关键病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完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和分期辨病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临床上辨证论治年龄性相关病变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中医量化诊断》、《中医诊断实验分析学》的中医四诊标准,制定的病例观察表,详见附件。选择在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MD患者共95例,采用EpiData3.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确定无误后将数据库转化生成SPSS13.0数据库文件。对连接好的SPSS13.0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清理、逻辑检查、数据库字段的处理、生成新变量等数据量纲的转化及维护。对临床病例症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四诊症状通过多元分析法(聚类分析)得出相关性,分类出各个症状及证候等,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运用频数分析,用模糊聚类分析来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证候组合和病机。研究结果1、通过6次聚类分析,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性密切中医症状聚为一类,通过中医辨证得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及分布情况。(1)肝肾阴虚型:27例;(2)脾虚气弱型:20例;(3)阴虚火旺型:11例;(4)痰瘀互结型:14例;(5)脾虚湿困型:8例;(6)气滞血瘀:11例;(7)气血两虚:4例。2、通过对年龄阶段、职业等因素的分析,分析不同证型的差异性:1、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龄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逐渐增加,说明年龄是年龄性黄斑变性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95例患者中,从事公司职员的患者较其他职业患者多,调查显示,在从事职员的人群中,患者的日视用眼时间较其他职业长,且大多需对电脑工作,说明暴露光照时间是年龄性黄斑变性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既往史中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所占比例比较高,可认为是年龄性黄斑变性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黄斑变性有一定的相关性。4、环境因素:研究显示该病在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结论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规范化研究中,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脾气虚弱、阴虚火旺、痰瘀互结、脾虚湿困、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其中肝肾阴虚证最多。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相关流行病因素研究得出AMD的发病与年龄、职业、既往史等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