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为了解青少年抑郁患病现状,分析其性别、年级等差异,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亲子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从而为引导父母采取科学的教养行为并增强与青少年的亲子依恋水平提供科学建议,为相关精神卫生的防治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81名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部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以50名年龄性别等匹配的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亲子依恋问卷(IPPA)进行测量。对数据用SPSS 26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中介效应等数据分析。结果:(1)贝克抑郁量表得分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2)病例组与正常组在贝克抑郁量表得分水平、父母双方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和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水平及亲子依恋水平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3)贝克抑郁得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情感理解因子及亲子依恋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母亲过度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都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4)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对贝克抑郁得分的回归方程均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0.216和0.327(t=-2.253,P<0.05;t=2.492,P<0.05)。(5)亲子依恋在父亲和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上均与贝克抑郁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效应大小分别为0.36和0.41。结论:(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贝克抑郁得分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度保护因子对贝克抑郁得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亲子依恋在贝克抑郁得分与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和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之间都起完全中介作用。结果提示父母教养方式通过亲子依恋水平来影响青少年抑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