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农业的弱质性导致农民内生性资金短缺,农民缺少合法有效的抵押物,金融机构的“惜贷”,也使农民的外生性融资受限,农村发展面临资金瓶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宅基地作为农村重要的土地资产,其制度的改革、创新、完善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改革的重点,更是缓解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途径。探索宅基地抵押贷款不仅能够缓解农民融资担保物匮乏的困境,还能够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本文以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山东省滕州市为典型样本区,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切入,对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意愿及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阐述了滕州市宅基地抵押贷款的现状,分析了试点运行过程中的障碍因素。(2)基于农户数据,对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意愿进行了分析。(3)从自身禀赋、思维认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7个异质性方面选取指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宅基地抵押贷款的异质性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宅基地抵押贷款工作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1)基于宅基地抵押贷款的现状分析表明,滕州市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流程,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产权证书办理不到位、抵押操作不规范、抵押物处置受限、金融机构“惜贷”、配套保障措施不足、农户抵押贷款意愿不强等障碍因素。(2)基于农户整体意愿的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总体意愿水平不高,仅48.77%,通过交叉分析发现不同个体特征和家庭生计资本特征的农户,其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意愿存在差异。(3)农户异质性对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表明,农户在性别、兼业类型、宅基地数量、有无城镇住所、家庭经济水平、有无借贷经历、有无融资需求、政策认知、风险偏好和宅基地功能认知方面所表现的差异对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年龄、具有经济往来的亲友是否较多这2方面所表现的差异对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风险偏好、家庭经济状况、具有经济往来的朋友是否较多和政策认知4个因素对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较强。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宏观层面上,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宅基地抵押贷款的制度供给。(2)中观层面上,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配套政策,健全宅基地价值评估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3)微观层面上,要促进有效供求。增强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政策宣传,全面提高农户认知水平,扩大宅基地处置范围,创新处置方式,深化宅基地抵押贷款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