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升级发展研究——以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为例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国的国家旅游局在1995年推出“民俗风情游”再到2002年推出“中国民间艺术游”,这标志着我国正在流行将民俗文化作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的闻名中外、极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景点,渐渐的这也变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形式。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集中的反映了这些民族的习俗、生活方式、审美特点与文化特色。最近几年湘西州的旅游产业工作重点放在了那些富含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开发上,发现了一大批的民族文化浓郁、居住环境舒适、居民关系和谐、民居极具特点的美丽村寨,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了它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程。因此,思考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如何实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本文从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建设的需要和文化旅游发展新趋势出发,采用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土家第一村”永顺县双凤村为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对田野点的区域概括、历史沿革、人口、民族、居民生活现状、经济状况等进行了介绍,特别是对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几方面的文化旅游现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然后,在总结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升级发展的几大主要难点:发展环境不佳、发展方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科学规划缺乏。最后,结合之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实例法,列出了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相关对策。一是确立升级发展目标;二是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三是建立升级发展的机制;四是提升旅游发展品质。  综上所述,本文对田野点原貌,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开发后对当地传统文化和人们生活的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少数民主村寨文化旅游升级发展中的难点,之后针对升级发展文化旅游提出了对策。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杨平  湖南株洲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网络在现今社会对于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无须赘述。领导干部上网,现在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如何对待网络,却依然值得我们思考。从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网络上实名注册与网友交流,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应该说,“在网民中引起轰动,在官员中引起震动”。但我们有一些干部还习惯于传统信息渠道那种“报喜不报忧”的传送方式,因为网络作为信息化的传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