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企业现金持有理论、中小微企业融资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理论、银企关系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围绕我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致力于研究企业的融资、投资和现金持有问题。具体而言,本文系统考察了以下问题:一是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表现出来不同的现金持有行为,并分析了银行贷款的影响;二是不同生命周期的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与投资行为,并分析了银行贷款的影响;三是从结合银企关系和抵质押物方向研究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方法。内容一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是主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导论,同时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逻辑结构,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第二章主要梳理了企业的现金持有的研究文献。首先从理论上回顾了融资优序理论、权衡理论以及代理理论这三大企业现金持有的理论。然后分别从企业成长机会、财务杠杆、现金流和现金周转、规模以及企业经营业绩等财务特征角度,从股权、董事会、股东保护程度、债权人保护程度、企业治理水平等企业治理角度,从现金持有价值和融资约束角度,从现金持有动机和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等角度对现金持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章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首先从信贷配给理论和代理理论角度对西方中小微企业融资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从中国现有环境对中小微企业自身问题、融资渠道、融资市场、解决方法等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接着从信贷配给理论,引出了造成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以及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然后引出了金融中介机构通过生产信息从而缓解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商业银行经营理论;最后引出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技术,并着重梳理了银企关系对缓解融资约束的理论。
第四章对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特征以及融资结构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文献综述,从早期生命周期理论到Adizes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生命周期的划分标准仍然没有形成相同的观点。其次对企业融资结构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然后分析了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自身缺陷、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关系变化,特别是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企业治理造成的道德风险、信用环境不完善、软信息贷款技术运用完善、国有银行的规模冲动、缺乏政策性支持、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了这些企业的贷款可得性不高,融资成本也处于高位。最后,结合上述理论和分析,将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孕育、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五个周期,并逐个对这些周期的企业特征和融资结构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通过分析融资约束和交易成本对现金持有边际价值的影响以及投资机会对现金持有边际成本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下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以及现金持有行为被银行贷款影响的现象。本章利用某大型国有银行数据库数据对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现金持有情况以及变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一是融资约束使样本企业在成长、成熟和衰退期均表现出显著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二是由于投资机会递减,交易成本递增,融资约束先降后增,导致现金—现金流敏感系数随着企业从成长期到衰退期的演变逐步增大;三是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现金流敏感系数因为银行贷款减轻了企业融资约束而降低,但是衰退期企业的现金流敏感系数不能因为银行贷款显著降低。本章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融资约束、投资机会、交易成本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不断造成了现金持有行为的边际价值和边际成本的波动,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应在综合权衡成本和价值进行之后进行不断调整,因此权衡理论更适合解释中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
第六章通过分析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行为,实证了融资约束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以及不同所有权企业的融资约束、软预算约束和代理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成长、成熟和衰退期均由融资约束引起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熟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要显著小于成长期和衰退期,银行贷款显著减少了这种敏感性。本章还发现,所有权对企业的投资有着较大的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造成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原因不同,比较明显的是成长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由软预算约束和融资约束引起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国有企业以及成熟期的民营企业由融资约束引起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衰退期的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投资机会以及预防性动机并没有显著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第七章对银企关系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解决我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具备信息不透明、信息缺失等信息不对称特征,同时也缺乏高质量的可抵质押物,如何提高这些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也是世界难题。本章采用了更为精确的县域非上市中小微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银企关系的建立能明显提高我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章还发现只提供抵(质)押物并不能显著提升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但对于已建立银企关系的企业,提供抵(质)押物能显著提高其信贷可得性。
第八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和建议。包括:拓展融资渠道、结合生命周期特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制定银行信贷政策、加强银企关系等方面。
论文的贡献在于:在更全面地考虑了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以及投资机会后,分析了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现金持有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并针对造成现金持有和投资行为的融资约束研究了解决办法,特别是发现银企关系和抵质押物结合能够显著提高贷款可得性。本文考虑了更多影响企业融资和现金持有的因素,并结合生命周期,将融资约束问题拓展到更精细化的领域,并研究了更精细化的解决办法。具体而言,本文创新和贡献可能包括以下几处:
一是将生命周期纳入研究企业现金持有和融资投资的框架,探明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现金持有行为和融资投资行为。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银行主导型国家,非上市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因此引入银行贷款这个变量进行考察。
二是研究对象为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由于数据限制,现有研究大多以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而显著的差异存在于上市企业和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与投资机会上,因为这些企业在融资渠道、规模、成长性等方面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以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为样本,对其现金持有行为和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采用了县域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样本作为研究主体,利用客观、真实的银行信贷数据,对我国信贷市场和金融机构贷款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三是以权衡理论为依据,在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研究中既考虑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交易成本,又对企业当前的投资机会进行了分析,因为同时考虑了现金持有的成本与价值,所以具有全面性。
四是验证了影响不同生命周期中不同所有权的中小微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因素,得出软预算约束使得国有和民营企业在高度融资约束下存在不同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结论。
五是结合关系型贷款技术这个学术界公认的最适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探讨其在中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中的运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同时首次将关系型贷款技术与交易型贷款技术相结合,检验银企关系对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抵(质)押品在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是否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章是主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导论,同时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逻辑结构,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第二章主要梳理了企业的现金持有的研究文献。首先从理论上回顾了融资优序理论、权衡理论以及代理理论这三大企业现金持有的理论。然后分别从企业成长机会、财务杠杆、现金流和现金周转、规模以及企业经营业绩等财务特征角度,从股权、董事会、股东保护程度、债权人保护程度、企业治理水平等企业治理角度,从现金持有价值和融资约束角度,从现金持有动机和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等角度对现金持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章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首先从信贷配给理论和代理理论角度对西方中小微企业融资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从中国现有环境对中小微企业自身问题、融资渠道、融资市场、解决方法等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接着从信贷配给理论,引出了造成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以及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然后引出了金融中介机构通过生产信息从而缓解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商业银行经营理论;最后引出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技术,并着重梳理了银企关系对缓解融资约束的理论。
第四章对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特征以及融资结构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文献综述,从早期生命周期理论到Adizes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生命周期的划分标准仍然没有形成相同的观点。其次对企业融资结构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然后分析了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自身缺陷、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关系变化,特别是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企业治理造成的道德风险、信用环境不完善、软信息贷款技术运用完善、国有银行的规模冲动、缺乏政策性支持、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了这些企业的贷款可得性不高,融资成本也处于高位。最后,结合上述理论和分析,将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孕育、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五个周期,并逐个对这些周期的企业特征和融资结构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通过分析融资约束和交易成本对现金持有边际价值的影响以及投资机会对现金持有边际成本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下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以及现金持有行为被银行贷款影响的现象。本章利用某大型国有银行数据库数据对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现金持有情况以及变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一是融资约束使样本企业在成长、成熟和衰退期均表现出显著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二是由于投资机会递减,交易成本递增,融资约束先降后增,导致现金—现金流敏感系数随着企业从成长期到衰退期的演变逐步增大;三是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现金流敏感系数因为银行贷款减轻了企业融资约束而降低,但是衰退期企业的现金流敏感系数不能因为银行贷款显著降低。本章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融资约束、投资机会、交易成本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不断造成了现金持有行为的边际价值和边际成本的波动,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应在综合权衡成本和价值进行之后进行不断调整,因此权衡理论更适合解释中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
第六章通过分析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行为,实证了融资约束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以及不同所有权企业的融资约束、软预算约束和代理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成长、成熟和衰退期均由融资约束引起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熟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要显著小于成长期和衰退期,银行贷款显著减少了这种敏感性。本章还发现,所有权对企业的投资有着较大的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造成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原因不同,比较明显的是成长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由软预算约束和融资约束引起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国有企业以及成熟期的民营企业由融资约束引起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衰退期的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投资机会以及预防性动机并没有显著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第七章对银企关系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解决我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具备信息不透明、信息缺失等信息不对称特征,同时也缺乏高质量的可抵质押物,如何提高这些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也是世界难题。本章采用了更为精确的县域非上市中小微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银企关系的建立能明显提高我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章还发现只提供抵(质)押物并不能显著提升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但对于已建立银企关系的企业,提供抵(质)押物能显著提高其信贷可得性。
第八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和建议。包括:拓展融资渠道、结合生命周期特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制定银行信贷政策、加强银企关系等方面。
论文的贡献在于:在更全面地考虑了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以及投资机会后,分析了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现金持有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并针对造成现金持有和投资行为的融资约束研究了解决办法,特别是发现银企关系和抵质押物结合能够显著提高贷款可得性。本文考虑了更多影响企业融资和现金持有的因素,并结合生命周期,将融资约束问题拓展到更精细化的领域,并研究了更精细化的解决办法。具体而言,本文创新和贡献可能包括以下几处:
一是将生命周期纳入研究企业现金持有和融资投资的框架,探明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现金持有行为和融资投资行为。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银行主导型国家,非上市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因此引入银行贷款这个变量进行考察。
二是研究对象为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由于数据限制,现有研究大多以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而显著的差异存在于上市企业和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与投资机会上,因为这些企业在融资渠道、规模、成长性等方面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以非上市民营中小微企业为样本,对其现金持有行为和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采用了县域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样本作为研究主体,利用客观、真实的银行信贷数据,对我国信贷市场和金融机构贷款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三是以权衡理论为依据,在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研究中既考虑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交易成本,又对企业当前的投资机会进行了分析,因为同时考虑了现金持有的成本与价值,所以具有全面性。
四是验证了影响不同生命周期中不同所有权的中小微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因素,得出软预算约束使得国有和民营企业在高度融资约束下存在不同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结论。
五是结合关系型贷款技术这个学术界公认的最适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探讨其在中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中的运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同时首次将关系型贷款技术与交易型贷款技术相结合,检验银企关系对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抵(质)押品在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是否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