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和2013年的数据,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分析了家庭的创业选择与家庭净财富的关系,用来考察创业家庭是否面对流动性约束;(2)通过比较准备创业家庭与没有准备创业家庭之间的家庭储蓄率,我们分析了潜在创业家庭所面对的流动性约束是否具有持续效应,准备创业的家庭是否会主动积累财富来克服流动性约束;(3)通过比较两组家庭的消费结构,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创业选择对于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制。考虑到中国作为“关系型”社会的特征,“人情”资本对于居民经济活动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重点考察了准备创业的家庭是否会主动增加用于积累社会资本方面的支出。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的逻辑思路如下: 第一,本文首先根据研究内容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汇总,了解相关课题的发展动向和研究角度,并总结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根据研究目的寻找和搜集实证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根据经济学理论并参考以往文献的理论模型构建了本文所需要的变量。 第三,本文的实证部分首先通过简单的分组比较,对研究内容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再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合适的计量模型将研究内容层层展开。 第四,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总结出我国想要创业家庭对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居民的创业活力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家庭本身是不缺乏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但想创业的家庭仍然面临着显著的流动性约束,这一现象在金融发展差异明显的城市和农村样本之中都普遍存在。我们还发现不论创业项目成本较高还是较低,只有财富水平较高的家庭才会最终选择创业。此外,我们选用相对外生的房产价值变动作为财富的代理变量,同样考察到了创业家庭所面对的流动性约束。 其次,通过比较创业家庭与非创业家庭的家庭储蓄率,我们发现想要创业的家庭并没有在创业准备阶段增加物质资本的储蓄,这一结论在城市和农村样本中都成立的。值得一提的是,准备创业的家庭反而具有更低的家庭储蓄率。 最后,本文对准备创业与没有准备创业家庭之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对比,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差以后,我们发现想要创业的家庭会显著增加家庭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拥有更高的向非亲属转移支付比例,考虑到中国的人情社会的特点和“关系”对创业的显著影响,我们猜想这可能是家庭在主动储存社会资本,增加“人情”方面的投入。为此,我们还选用了社会资本的另外一个代理变量家庭外出就餐支出金额来进行稳健性分析,在剔除了模型由于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我们发现准备创业的家庭确实会显著增加外出就餐方面的金额,而在农村家庭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此外,我们还发现,准备创业的家庭增加在社会资本方面的投入并不只是为了以后能获得外界资金上的支持。 本文在变量设定、模型设定和研究视角上都存在一定的创新。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往的文献对于个体是否创业的定义多来源于截面数据,本文从动态角度来定义家庭的创业选择。基于CHFS2011年和2013年的数据,本文将2011年未选择创业而2013年选择了创业的家庭定义为准备创业的家庭,即选择创业的家庭。这样定义的好处是,可以区分开截面数据研究框架下的双重效应,即创业家庭表现出来的特征可能是由于为了创业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创业本身导致的。 第二,本文直接从家庭净财富的角度来考察创业家庭所面对的流动性约束问题,并选用“创业前房产价值的变动”作为家庭净财富水平的代理变量,来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第三,本文还分析了准备创业家庭的储蓄行为,同时也讨论了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这些方面的研究在以往国内的文献中是很少涉及的。 第四,本文同时还将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一起引入到分析框架中,考察了准备创业的家庭是否会有储存社会资本的想法。此外,还选用了“所在地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作为家庭是否创业的工具变量,来解决由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