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晶硅超晶格薄膜的椭偏光谱和发光性质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椭圆偏振测量术是利用线偏振光经样品反射后偏振状态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获得样品的光学常数的光谱测量方法,它通过对样品反射光光强做傅立叶分析,求出光波P偏振和S偏振分量的反射率比和相位变化的差值,从而能够得到样品的光学信息,它具有非接触性,非破坏性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半导体工业中。  本文首先介绍椭圆偏振测量术的基本原理,解谱中常用的各种色散模型以及纳米晶体硅的研究背景,然后用椭偏光谱仪对30层纳晶硅超晶格薄膜进行了椭偏测量,并用F-B模型和LorentZ模型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谱,从两种结果的符合程度和由透射电镜(TEM)图样得到的薄膜厚度两方面证明了解谱结果的正确性。由拟合结果得到的光学带隙和荧光光谱峰位的差异得出纳晶硅颗粒表面对发光有相当影响的结论。而后又对SiO层厚度为2nm,3nm和5nm样品的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发现发光过程中量子限制效应(QC)模型和量子限制-发光中心(QCLC)模型对发光都有贡献,其中,后者占主导地位。  文章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小结和展望,提出了仍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自从P.W.Shor和L.K.Grover的开拓性工作以来,量子计算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量子计算机比传统计算机能更有效地处理一些问题。实现量子计算机的物理系统包括:核磁共振(NMR)系统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超小电子器件成为可能,因此量子干涉效应在电子器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电子波的相位相干性,AB干涉仪成功地把AB效应应用到量子器件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