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能谱CT在胃癌术前T分期、N分期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其中胃周脂肪浸润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能谱CT双期(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分析正常胃壁、胃癌病灶、胃周脂肪及区域性肿大淋巴结的CT能谱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1]T分期:在动脉期和静脉期能谱图像上,分别测量胃癌病灶与远端正常胃壁、受侵脂肪与正常脂肪的能谱参数,比较40-140keV(间隔10 keV)不同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碘(水)浓度、水(碘)浓度差异,数据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N分期:由两名腹部影像专家通过盲法阅片,分别采用能谱CT方法(观察淋巴结能谱曲线与胃癌病灶能谱曲线特征,曲线形态一致或相似者,评价为转移淋巴结)与常规CT方法(通过观察淋巴结大小、长短径及CT值)进行淋巴结评估,比较两种方法对胃癌N分期评估的准确度;当两名医生的诊断出现分歧时共同商讨一致并作为最终结果。结果[1]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动脉期和静脉期单能量CT值在40~100keV能量水平下均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病灶比正常胃壁高;胃癌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含量均高于正常胃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周受侵脂肪和正常脂肪动脉期和静脉期单能量CT值在40-140 keV水平下均有差异(P<0.05),且受侵脂肪高于正常脂肪;受侵脂肪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均明显大于正常脂肪(P<0.01)。[3]能谱CT评估胃癌N分期的准确度为74.0%,高于传统CT方法的准确度(62.0%)(χ2=3.737,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胃癌组织与正常胃壁、受侵脂肪与正常脂肪,并较准确判断转移性淋巴结,从而为胃癌T分期、N分期的活体评价提供依据。第二部分能谱CT在胃腺癌分化程度活体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能谱CT在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活体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胃镜证实的66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术前的宝石能谱CT影像资料,包括CT平扫和CT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比较40-140 keV(间隔10 keV)不同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各期碘浓度增加值的差异,评价CT能谱参数与胃腺癌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能谱CT平扫图像上,仅40-50 keV单能量时的CT值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间存在差异(P<0.05),而其余单能量时的CT值及各单能量水平下的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NI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期增强扫描时,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在不同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各期碘浓度的增加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且在静脉期差异显著。结论能谱CT多参数综合分析有助于胃腺癌分化程度的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