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正逐渐凸显,反映到收入分配领域来看,就是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间员工人均工资的差异。本文根据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先从工资结构、工资分散程度两个角度比较了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上市公司间员工人均工资的整体情况,进而从公司规模、股权特征两个角度、六个不同维度对样本公司进行分类,比较不同企业特征下的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上市公司间员工人均工资分布的现状与变化特征。通过实证检验了两部门间员工人均工资是否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有哪些?进而试图对差异原因进行理论解读,并提出结论和建议。研究发现,(1)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虚拟经济部门上市公司员工人均工资比实体经济部门高1.13倍,结果在1%水平显著;(2)2008-2017年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员工人均工资的整体水平均呈现出上升特征,虚拟经济部门始终高于实体经济部门,且差异在不断增加: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人均工资之比由2008年的2.16倍上升至2017年的2.27倍;(3)从工资分布结构差异来看,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上市公司间高工资水平(90分位)的差异在缩小,而中低工资水平(50分位、10分位)的差异在增加;(4)在不同资产总额、员工人数、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规模特征下,虚拟部门员工人均工资的均值均高于实体部门。在资产总额为100亿以上的公司中,实体部门人均工资极大值高于虚拟部门;在员工规模大于500人的公司中,实体部门人均工资极大值高于虚拟部门;在主营业务收入高于50亿以上的公司中,实体部门人均工资极大值高于虚拟部门;(4)2008-2017年上市公司员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速为5.32%,其中,虚拟经济部门年均增速为5.48%,实体经济部门为4.99%,虚拟部门高与实体部门;(6)国有企业对实体经济部门人均工资有0.15%的提升作用,对虚拟经济部门有0.30%的提升作用;(7)虚拟经济部门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支出会带来更高的公司收益,从而虚拟经济部门更愿意增加劳动投入,付出更高工资,而造成了工资差异。因此建议:(1)对实体经济部门上市公司实行减税政策,使该部分用于补贴实体企业发放工资;(2)引导劳动力进入实体经济部门就业,为实体部门引进人才创造条件;(3)控制实体经济部门内上市公司间收入差距。本文创新点在于,从企业特征因素出发,以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员工人均工资差异及影响因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上市公司劳动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企业收益),推动了函数的运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