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及物性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被公认为是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概念,并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语言学家已经做了关于及物性的大量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及物性的某一方面,如研究双及物结构,中动结构;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及物性进行的研究:有从语用上,功能上还有语篇上的研究。本论文选取认知视角,以Eleanor Rosch提出的原型理论和Croft的事件观为基础,采用对比的方法考察英汉语中每种小句的语义和句法形态参数。根据Hopper和Thompson (1980)所做的研究,及物性被认为是从不及物到及物的一个连续体,而不是传统语法定义的二元分类的概念。及物性以一组语义和句法属性为中心,是一个语法范畴。典型的及物句具有大多数决定性的属性,而非典型的及物句或多或少缺乏这些属性。前者的及物性程度往往很强,而后者就相对要弱。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典型和非典型及物性句子,不及物句子和无及物句子的详细分析,我们发现了两种语言中及物性表现形式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对于典型的及物句,英汉语表现出几乎相同的语义特征,如有意志的、主动的施事,独立的、受到影响的受事和非连续性的、有界的、表现真实动作的动词。另外,两种语言都表现出典型及物句的句型:NP1+Vtran+NP2.但是,汉语中的典型及物句有其显著的特征。完成体态标记词“了”用在动词或动词词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和实现。体态(Aspect)是典型及物句的语义属性之一。另外,汉语中特有的把字句结构—NP1把NP2 VP,因为其体现出的高及物性,应归为及物句范畴的中心成员。对于非典型及物句,我们从施事,受事和动词这三方面进行英汉比较分析。然后,本文对英汉语中的被动句做了比较研究,因为被动化是及物句的句法属性之一。结果,我们发现汉语中被动化条件比英语更苛刻,而被动意义的语言表现却更灵活。在分析不及物句子和无及物句子时,我们发现两种语言间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另外,我们对两种特殊的非典型不及物句和非典型无及物句—中动结构和存现句进行对比研究。中动结构是存在于及物和不及物中间地带的一种结构,它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汉语中的存现句,其公式为:“时间/空间短语+动词+着/了+名词短语”。英语中的对应式是:“There+动词+名词短语(+时间/空间短语)”。对每一种句型,我们都揭示了英汉语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点。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为读者展现一幅全面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及物性的图景。在本研究中,原型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其理论优势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比研究,不仅揭示了英汉及物性语言表现的共性和个性,而且加深了我们对及物性本质和英汉语言的认识。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然而,应该看到,语言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本文在为英汉及物性提供一种全面的认识体系的同时,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