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状态网络中车辆最小期望费用路径选择问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网约车迅速兴起,以其预约便捷、支付方便、可达性较强、服务多样和营业时间长等特性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拼车服务以其多人共乘、成本分摊、优惠共享等特性颇受大众喜爱,并以其缓解交通拥堵、减轻能源消耗等优点受到政府大力倡导。
  然而,在网约拼车场景中,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恶劣天气、汽车抛锚、道路修建、交通事故等),路段的通行时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此时的路段通行时间不能精确测量。一方面,对于同一路段,车辆进入该路段时刻的差异可能导致通行时间的不同,如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的路段通行时间就有明显差异,即随着道路拥堵程度的不同,路段通行时间也随之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日期中,即使进入路段的时刻相同,该路段的旅行时间也可能不同。如果车辆路径规划是以单天数据为基础而不考虑多天的综合情况,必然会导致规划最短路径偏离实际最短路,增加车辆绕行和空车出行的现象,从而造成车辆载客空间的浪费,加大企业成本并影响调度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加剧交通拥堵。因此,在现有的交通条件下,如何提供优化路径以提高驾驶员接送乘客的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拼车服务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部分,也已然成为交通运输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从企业角度,有效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同时最小化运营成本是其核心诉求。
  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在网约拼车场景中,对车辆路径选择的优化研究。基于大量历史出行数据,构建了 0-1 规划模型,目标函数为最小期望费用,同时对复杂模型进行重构,随后用拉格朗日松弛方法松弛模型,然后用改进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模型,最后利用不同场景的算例分别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旨在给车辆提供高鲁棒性的路径选择引导,以保证能够在多位乘客的指定上车时间窗内接上乘客,并且在乘客指定的下车时间窗内分别将乘客送达目的地,最后车辆在行驶时间窗内返回仓库。该研究对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网约拼车系统运营效率及供需匹配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描述随机时间-空间-状态网络。本文构建了随机时间-空间-状态网络,其中,每一天对应一个时间-空间-状态网络。本文会详细阐述本文研究的网约拼车场景中最小期望车辆路径选择问题。随后本文将用一个简单的算例来对建立的随机时间-空间-状态网络模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后进一步描述车辆在服务过程中携带乘客的状态以及转换,车辆携带状态的数量。
  构建随机时间-空间-状态网络车辆最小期望费用路径选择模型。为了更加精确的构建所研究问题的模型,本文在构建的时间-空间-状态网络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虚拟节点和虚拟路段。然后构建了以目标函数为最小期望费用的数学模型。模型约束包括各节点流量守恒约束;每位乘客的乘车请求都要被满足,且仅有一辆车服务的约束;跨不同日期的同一物理路径约束;还有二元变量约束。
  重构模型。由于本研究考虑了大量的历史出行数据,因此在上述模型中构建了一个跨不同日期的同一物理路经约束,这个约束是基于多个等式的约束,需要对该多等式约束重新构造,使新的约束便于用拉格朗日松弛方法吸收到目标函数中。
  拉格朗日松弛方法松弛原模型。根据本文所建模型的复杂性,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面临着计算上的挑战。因此,本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将复杂的约束松弛到目标函数中,随后将松弛模型分解为一系列单车时变最短路子问题。
  松弛模型求解算法。本文由于考虑了历史不同日期的数据,因此针对分解后的子问题求解时,需要改进动态规划算法,使其适用于本文模型求解。
  算例分析。本文对简单网络和现实网络分别构造几种不同场景进行求解,证明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外开始了以多聚磷酸为代表的酸性沥青改性剂的研究和应用;自21世纪以来,多聚磷酸改性在国内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沥青改性手段,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具有高温性能优良,粘度高等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具有高动力粘度,低施工粘度,高温抗车辙性能卓越,低温性能良好,存储稳定性优良的多聚磷酸复合SBS高粘改性沥青。  首先,为了降低多聚磷酸复合SBS高粘沥青的施工粘度,本文引用了聚乙烯蜡,进行聚乙烯蜡
学位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预测的前提条件,而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尤其是破损状况指数 PCI 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评价预测和养护工作的开展。沥青路面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呈现出差异化的病害类型组合现象(本文称之为病害共生现象),造成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劣化的程度和速度有很大差别。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和数据范围的局限性,无法实现不同使用环境下病害共生现象的规律探索,因此以
学位
随着我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配合“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排水沥青路面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道路新建或改建工程当中。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渠化严重、车速缓慢、车辆频繁启动与制动等特点,本文采用离散元软件PFC3D建立了排水沥青路面车辙虚拟试验,并对排水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围绕排水沥青路面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域的设计和应用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本文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下热点。我国县域城镇数量多,分布广,是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县域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镇规划建设朝低碳方向发展的需求迫切,潜力巨大。基于低碳导向提出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参考,对城镇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从交通视角审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以居民访问公共服务设施过程的出行特征分析为切入点
学位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利用海量数据研究交通问题越来越受到交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网约车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预约式交通服务方式,在兴起的这十年间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然而,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网约车客流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出现了高峰时间和高峰区域打不到车等问题。同时,对于网约车客流影响因素的获取,传统的数据获取方式(调查统计)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兴趣点(Point
学位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作为快速路运行的瓶颈地带,车辆的分流、合流和交织运行频繁发生,极易引起交通冲突及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的诱发因素中,人因占比高达 90%以上,驾驶员个体间的差异会导致其在驾驶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驾驶倾向特性。从考虑驾驶员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将反应驾驶员个体差异的驾驶倾向特性引入到快速路出入口交通安全研究中,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驾驶员实施个性化主动安全防护,对提高快速路出入口交通安全水平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辽阔且居住人口众多,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高原交通事故频发,道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驾驶员的危险感知能力与交通驾驶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驾驶员的危险感知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高原交通车辆事故率也会显著下降。然而高原地区低压低氧的气候条件下驾驶员的生理与心理状况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危险感知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高原驾驶员危险感知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本
学位
通勤者作为公共交通乘客构成的核心部分,对其活动-出行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利于了解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活动空间的关系,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居民生活品质。近年来,随着公共交通IC卡刷卡数据、城市空间POI数据、活动交易数据等日益丰富,以及机器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从通勤者个体角度开展活动出行规律研究已具备基本条件。然而,如何融合这些多源数据,提取城市公共交通通勤者的活动-出行特征指标并完成多角度分
学位
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假期政策改革、通行费用优化和城市规模扩张的多重刺激下,家庭周末及假日的弹性出行需求日渐高涨。然而,由于家庭周末及假日出行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出行需求和极度不规律的出行特性,给节假日交通通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以往研究者们更多关注城市居民个体的工作日通勤行为和城市整体交通网络的运行状况,而对节假日家庭群体出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以家庭普通周末和大型节假日群体出
学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致使城市部分地区地面空间拥挤现象愈发明显,并带来景观绿化不足、交通拥堵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化问题,显然,合理设置城市地下道路将有助于改变上述不良情况。本研究结合我国城市地下道路的建设背景,围绕城市地下道路的运行特征,利用模拟驾驶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线形和环境因素对车速的影响,建立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安全评价。  首先,结合相关规范,设置对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