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海拔地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zho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且狭窄的分布特点及严重程度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不同的危险因素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存在差异,高海拔地区居民因长期生活在低氧、低压的特殊生态环境中,导致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特点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评价中高海拔地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研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1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证实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226)及无狭窄(n=64)共290例。1.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整理以得出分布特征;2.以无狭窄组为对照组,对入选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以得出影响中高海拔地区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3.将不同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狭窄部位的影响因素。结果:1.分布特点:通过分析本研究纳入的226例中高海拔地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得出:(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71例(31.4%),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113例(50.0%),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组42例(18.6%);(2)在颅内动脉狭窄组中前循环110处(65.1%),后循环54处(31.9%);在颅外动脉狭窄组中前循环193处(78.1%),后循环54处(21.9%);(3)颅内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颅内段(I-ICA)、椎动脉颅内段(I-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颅外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椎动脉颅外段(E-VA)、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4)颅内动脉狭窄存在轻度狭窄48处(28.4%)、中度狭窄44处(26.0%)、重度或闭塞77处(45.6%);颅外动脉狭窄存在轻度狭窄92处(37.2%)、中度狭窄41处41(16.6%)、重度或闭塞114处(46.2%)。2.动脉狭窄危险因素:(1)单因素分析结果:与无狭窄组(n=64)相比,狭窄组(n=226)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尿酸、载脂蛋白B水平及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Hcy血症比例均显著较高,而HDL-C、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无狭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藏族、高龄及单核细胞、尿酸、HDL-C、载脂蛋白B水平均能显著影响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P<0.05,P<0.001),其中H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保护因素(OR=0.009),即HDL-C水平降低,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会升高。3.狭窄部位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会显著影响出现颅内、颅外、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概率;年龄、HDL-C会显著影响出现颅外动脉狭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概率。发生狭窄的概率会伴随单核细胞及年龄的升高而增加,然而HDL-C越大,出现狭窄的概率则显著低于无狭窄(P<0.05,P<0.001)。结论:1.中高海拔地区颅外血管狭窄率显著高于颅内血管;前循环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后循环动脉。颅内动脉狭窄的最常见部位是MCA;E-ICA在颅外动脉狭窄中最为多见。2.藏族比汉族更容易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高龄、单核细胞、尿酸、载脂蛋白B水平增加及HDL-C水平下降,会导致动脉狭窄率升高。3.单核细胞水平增高,颅内、颅外、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的概率也随之上升;年龄增长及HDL-C水平减低会引起出现颅外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概率增加。
其他文献
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由于旱雀麦植株被柔毛的生物学特性及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目前尚缺乏对旱雀麦有效同时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因此,在青海部分地区旱雀麦已上升成为农田优势杂草之一。本论文以旱雀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出高效对靶的除草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能够增加除草剂效果且对小麦安全的助剂,并且
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导致黄河水沙锐减,对未来变化趋势作出可靠判断十分必要。本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黄河流域重要水文站潼关站的水沙实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集、不同气候变化路径的CO2排放浓度下全球气候模式数据等气象资料,利用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特征筛选的统计模型方法,预测出潼关站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水沙年均值及变化趋势。(1)通过线性倾向估计、M-K趋势检验
蚕豆(Vicia faba L.)作为中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不仅是植物蛋白源作物,而且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和较强的抗盐碱能力,是现代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物。青海省土壤盐渍化分布广,程度不断加剧,是影响作物生产布局及产量稳定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研究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耐盐特性的蚕豆种质资源及获得蚕豆抗盐的相关基因,以300份蚕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相对发芽率及平均隶属函数划分耐盐等级等方法
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可为下一阶段规划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青海省东部地区作为青海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是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提升其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对改善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首先,测度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从居住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五个子系统,构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
目的: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首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最佳诊疗方式是做到早发现、早手术。因此,有必要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更多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
目的偏头痛是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高患病率及致残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偏头痛患者中,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的阳性率较高,相关研究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青海省位于中高海拔地区,其特殊的气候及低氧环境可能会影响并参与偏头痛和RLS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中高海拔地区偏头痛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RLS的阳性率、分型及分流量程度,探讨中高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