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了解我院烧伤科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SA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2、探究瑞香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为有效防控MRSA感染、降低其耐药性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研究方法:1、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患者SA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变迁情况;2、K-B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MRSA菌株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程度;基于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瑞香素和8种抗生素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瑞香素对MRSA的抗菌作用以及MRSA耐药程度;3、采用棋盘法确定瑞香素与5种耐药抗生素在体外联合用药是否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并结合24小时生长曲线的方法评估瑞香素在体外对MRSA的抑制效果;构建大蜡螟感染模型,通过大蜡螟感染后72小时生存曲线的方法评估瑞香素在体内对MRSA的抗菌效果;4、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测定瑞香素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立体观察瑞香素对MRSA生物被膜的影响状况;扫描电镜下直接观察瑞香素对MRSA作用后细菌形态和生物膜。研究结果:1、烧伤科近5年共分离出3810株病原菌,其中SA 437株(占比11.5%),MRSA五年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8.4%、59.2%、55.0%、57.7%、39.4%。5年SA的标本来源分布占前三位的分别为创面分泌物(80.7%)、血液(6.8%)和痰液(5.4%)。病区分布以烧伤ICU的MRSA检出率最高(91.5%),其次是烧伤普通病房(烧伤三病区65.5%、烧伤四病区42.7%)和慢性创面修复病区(42.7%),烧伤五病区最少(22.9%);五年中SA和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平均耐药率分别在54.4%以上和80.0%以上,SA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在44.1%-60.0%之间,而MRSA对这4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SA和MRSA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35.1%和61.4%,对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10.0%,SA和MRSA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万古霉素均保持敏感。2、分离自烧伤科的5株MRSA菌株对12种常用抗生素中的至少7种耐药,以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几种抗生素的耐药程度高;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值的结果显示,瑞香素对6株实验菌株的MIC值均为128μg/ml,6类临床常用抗生素对5株MRSA菌株的MIC值都远超CLSI M100-22的药敏标准,其中红霉素MIC值可高达2048μg/ml,6株MRSA菌株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3、瑞香素与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联合抑菌作用,测得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1,其中瑞香素与左氧氟沙星USA300菌株的FICI值为0.375,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而与苯唑西林、红霉素联用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在24小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MIC浓度的瑞香素完全抑制了USA300的生长,1/2MIC浓度的瑞香素对USA300的生长速度要明显慢于阳性对照组,对USA300产生了部分抑制作用,其他亚抑菌浓度瑞香素对USA300的生长活性影响很小;在大蜡螟感染模型中,MIC浓度的瑞香素能降低MRSA的毒力,提高大蜡螟幼虫72小时生存率。4、在一定亚抑菌浓度范围内,瑞香素能轻度促进MRSA生物被膜的形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经瑞香素处理后的MRSA生物被膜基底分布致密,生物被膜体积、厚度增加;在扫描电镜下直接观察到,经瑞香素处理后MRSA菌株,细胞之间粘连增强、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壁出现明显皱褶和破损。研究结论:1、我院烧伤科2017年~2021年SA和MRSA耐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耐药率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烧伤科整体耐药情况较为严峻。2、瑞香素能在体内体外发挥稳定的抗MRSA活性,同时可提高MRSA对耐药抗生素的敏感性,发挥降低MRSA耐药性的作用。3、瑞香素有轻度促进MRSA生物被膜的形成,同时还可破坏细菌细胞壁发挥抗MRSA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