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的死亡叙事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当代中国,很少有作家像迟子建这样如此执着于死亡叙事。她用东北边地特有的地域情结书写生命的意义,在她笔下,死亡不再以残忍悲痛之感示人,而是以一种温情的方式与生命相伴相随。本文试从死亡叙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迟子建小说的文本分析,探索其死亡叙事的多种类型,归纳其叙事方式及审美特征。正文分三个部分:第1章,在对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叙事进行深入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将迟子建小说的中的死亡叙事大致分为四类:一、自然性死亡,死亡是生命的别样延续。迟子建从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中感受到人的生存之道,并受故乡东北边地人情风俗尤其是喜丧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的无疾而终是生命轮回的一种本能,就如瓜熟蒂落般平淡超然。二、偶然性死亡,表达生命无常下人性的温情涌动。偶然性死亡展示了迟子建笔下日常小人物的偶然死亡,从看似偶然的死亡中表现死亡的不可抗性和生命的无常感,并从中诠释人性的温暖与普通人的生存与精神价值。三、抵抗性死亡。抵抗性死亡常以女性的自杀方式呈现,女性通过自杀或反抗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或出于对自我信念的坚守选择主动遗弃这个世界。四、灾难性死亡。灾难性死亡具有明显的沧桑感和厚重感,它通过描写灾难面前人的命运,展示失序状态下复杂的人性。第2章,分析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的艺术特质和审美内涵。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以儿童视角和女性视角分析迟子建死亡叙事的艺术张力,儿童身上的简单纯净与女性的柔美削弱了死亡的恐怖,而使文本呈现出浪漫与温情的色彩。分析迟子建小说语言中的缤纷色彩,丰富的色彩冲淡了死亡叙事的阴暗。第3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基础,分析迟子建小说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迟子建小说中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和生死齐一的死亡观是她死亡叙事温情表达的根本所在。结语部分提出迟子建死亡叙事的局限性,即用过度温情的方式遮蔽人生残酷世相。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战略的快速推进,"村落转型"开启了新的乡村性追问。依据"村民"与"村落"两大转型维度,我们以类型学视角对村落及其转型进行了再理论化。本文聚焦于
目的:了解武警士官心理资本、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组织承诺在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
基于函数的最佳逼近理论,对同一函数f(x)选取不同的逼近函数类,所得到的逼近效果各有不同。逼近函数类有: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勒让德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样条函数等等
目的:研究髓袢利尿剂阿佐塞米治疗心、肝、肾等疾患引起水肿或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多中心、呋塞米对照方法,将2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心性水肿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定义已经从一个名词向动词转换,因为在信息时代中民众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作为学子走向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
通过对山东省近年来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明确了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山东省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对策。
在美国,对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目前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第一,从科学认知,到风险评估,再到人文反思,美国人
<正>俄语中一个主语带若干谓语的句子至今还论述得不多。这类句子在分类学上也未取得一致的看法〔1—92〕。传统的语法教科书对此类问题通常是避而不谈的,至多不过在句子的同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日前,深圳市委卫生工委通报了2017年第二季度全市医疗行业公众满意度的第三方监测结果,第二季度深圳全市医疗服务综合满意度评分比上一
报纸
提出了一种基于协作过程的反思性学习方式,并且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说明了基于协作过程的反思性学习的特点和实施过程。研究表明,基于协作过程的反思能够改变学生对于协作的态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