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和肥料。由于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因此光是植物生长发育及其重要的物理环境因子之一。然而,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新型光源LED(Light emitting diodes)是一种十分稳定的光源,其发射的光的波动范围小于30nm,它不仅可以发射出纯色光,而且还可以实现两种及两种以上光的组合,由于其具有节能高效等优点,是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影响的试验的最佳选择。本次试验于2016年5月~7月和2016年9月~11月进行了两次重复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红光(600~725nm,吸收峰为640nm)、蓝光(425~475nm,吸收峰为440nm)、黄光(500~650nm,吸收峰为550nm)、绿光(500~575nm,吸收峰为525nm)、紫光、红/蓝(9:1)、红/蓝(1:4),以白色LED光为对照,以“美国大速生”散叶莴苣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光质的LED光源对叶用莴苣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挑选最佳的光源配比,为生产优质高产的叶用莴苣的光质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植物工厂莴苣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所取得主要结果如下:蓝光、紫光和红/蓝=1:4处理下莴苣的茎粗、叶厚、地上部鲜重、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白光,而各处理下的叶片数和株高除了紫光均是最低,但是却也都提高了莴苣的产量。黄光、红光和红/蓝=9:1处理下的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白光,叶厚、地上部鲜重、叶面积明显低于对照,各光源处理下的莴苣的叶片数差别不明显,而绿光是所有光源中长势最不好的一组。叶绿体含量随着莴苣的生长发育缓慢增长,红/蓝=1:4处理下的莴苣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是蓝光;SOD、POD和CAT的活性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蓝光和红/蓝=1:4处理下的SOD、POD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红光处理下的莴苣的POD活性最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随着莴苣的生长逐渐降低。其中红光处理下的莴苣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莴苣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呈现出明显优势,其次是红蓝混合光。而对于莴苣的可溶性蛋白来说,蓝光和红/蓝1:4的处理效果最优。VC和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加,蓝光处理下的莴苣的Vc的含量明显高,黄光和绿光处理下的Vc含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对于硝酸盐的含量来说,在八组实验中,绿光和黄光的含量最高,红光反而最低;花青素的含量在整个生长阶段变化幅度不大。综上所述,最适宜莴苣生长的LED光源是红/蓝=1:4的红蓝混合光,最适宜的采收时间为定值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