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能够符合社会需求,迎接未来挑战的人才,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更加需要教育者能够关注到个体间的差异。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并逐步向国际一流教育体系迈进,纵观国际教育的发展,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育正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思维风格理论以来,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推动了教育界对学生思维活动研究的深入,在思维风格理论中,斯滕伯格认为,学习与思维是不独立的。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锻炼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上述三方面背景,以斯滕伯格的思维风格理论为基础,采用斯滕伯格的思维风格量表,自2011年12月—2012年1月,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上海市中学生的思维风格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研共涉上海市的7个区的14所中学(包括完全中学、初中和高中),共采集有效数据2288个。基本信息包括被调研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班级职务、感兴趣的学科、中学选科、生源地、户籍类型、学习层次、父母亲的职业和自己的优缺点等,利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笔者对上海市中学生在13种思维风格上的分布情况及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简要分析了现行教育对不同思维风格学生的影响作用,对上海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提出了相应建议,对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参考。考虑到笔者的专业背景,数据分析部分主要是针对在理科学习方面有偏好或者已经选择理科的学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