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起初类似报刊、广播评论,拘囿于播音员三言两语的“编后话”式的小言论状态,单调而难有深度。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尝试评论与电视画面结合,但节目仍没有体现电视媒介的特性,摆脱不了“说话的人头”(“Talking head”)的形态,“新闻”与“评论”往往相互疏离。 电视评论类新闻节目集中体现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是电视台的旗帜和灵魂。基于这样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深度报道、批评性报道的出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上了改革与探索之路,自8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电视新闻评论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报纸评论的简单移植,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种文体出现,表现形式为:编前、编后。第二阶段是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电视评论可以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充分发挥了电视的特点,用有声的画面语言进行论证,表现形式是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一批电视述评节目,虽然注意适应了电视的传播、接收方式,但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却有所淡化。第三阶段是电视新闻评论多元化时期,1999年凤凰卫视《时事开讲》的创办改变了人们对电视评论的固有认识,随后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创办了《央视论坛》,电视新闻评论由原先单一的述评形式发展成为述评与访谈并存的一种形式,人们也看到电视评论不仅仅可以用事实说话,也可以用观点说话。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无到有,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化的发展正是中国电视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电视竞争的一个需要。到了20世纪末,中国电视经历了从新闻媒介向多功能的大众媒介的转折,中国电视业由此进入了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能否创制出有生命力的节目形态,对于电视媒体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因此,电视节目形态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和学界人士的关注。 电视节目形态概念的提出,也使节目元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于是,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论断:电视节目形态正从“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元素为王”的时代。以往的学者在研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时候往往是从内容入手,强调评论的思想性和政论性,却很少有人关注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演变。所谓电视节目形态是指电视节目相对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特征,涉及到电视节目内容和结构方式、表现方式等,是为节目内容表达服务的。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以节目形态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描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流变,分别对每一时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典型形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总结出规律性,并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态势前景做一个理性的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