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注入了股新鲜血液。翻译研究逐渐摆脱了以文本分析和语言转换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模式,而是通过调查翻译与意识形态、诗学形态以及赞助人的关系,将翻译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中进行研究。安德烈·勒菲弗尔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一书中提出“操控理论”,并指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以及赞助人操控着翻译文本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近些年来,儿童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儿童也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儿童文学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尽管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层出不穷,然而相关的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相对来说未取得很大的进展。所以,鉴于这种情况以及出于对儿童文学的热爱,本文作者决定以儿童文学翻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再度了有关儿童文学翻译的许多论文后,笔者发现对1949年之后的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空白.通过观察整段时期的翻译活动,笔者发现了翻译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进而笔者好奇是什么引起了这些不同.本文将操纵理论运用到儿童文学翻译中,通过对建国来两次儿章文学翻译高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意识形态、诗学形态以及赞助人对儿童文学翻泽的操纵。这两次翻译高潮一次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次是发生在新时期(1978年以后)。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对翻译文本选择的操控以及对翻译策略选择的操控。本文主要运用描述性以及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将两个不同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特点清晰的展现出来。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更加客观的研究结果。最后,笔者得出结论: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儿童文学翻译在建国后两次高潮中的明显差异,仅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进行文本分析话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而只有将儿童文学翻译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中,考虑到文本之外的因素,主要是意识、诗学形态以及赞助人的影响,这些翻译现象才可以得到最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