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激痛点、压痛点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受试者的分布情况,以探讨其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影响。 方法: 1.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受试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针刺激痛点组与针刺压痛点组,各组30例。 2.使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作为观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三个月后随访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评分。 3.根据两组治疗后及随访评分差异比较来衡量各组治疗效果。 4.根据两组激痛点、压痛点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受试者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各组的疗效影响。 结果: 1.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PRI、VAS、PP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痊愈率、显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针刺激痛点组激痛点总数93个,针刺压痛点组压痛点总数142个。激痛点分布在肌腹上,压痛点分布在肌腹或肌肉附着处。 结论: 1.激痛点、压痛点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受试者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并能够影响治疗效果。 2.通过消除痛点进行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时,选择处理激痛点还是压痛点,应当根据激痛点与压痛点的分布情况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