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核心内容由价格理论与货币理论组成。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正是处于开放经济环境条件下,两大经济理论的结合区域。同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美元作为特殊的储备货币在国际金融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毋庸置疑的是,美元汇率的波动对世界经济具有广泛影响,在相当程度上会波及各国的经济状况以及国际金融稳定。 本文主要关注相对利率水平、贸易赤字、资本流动、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石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关系的实证检验,同时由于相对利率水平、贸易赤字、资本流动、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石油价格对美元汇率影响不一,所以先分别对这几个影响因素做理论总结,建立针对总体数据生成过程的模型,再针对各个因素对美元指数的影响做出实证检验。本文的第二部分对关于影响美元汇率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的经验总结做了系统性梳理,在此之后本文对上述理论部分做了实证分析,首先就包括国际油价在内的各因素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展开相关性检验,接着结合相对利率水平、贸易赤字、资本流动、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石油价格等多个因素与美元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各个实证部分均说明了模型设定的依据并指出了相关指标的出处,进而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稳定性检验、协整关系分析。最后做出了依据于实证的预测。 众所周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国际金融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美元汇率的变动对于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诸多影响。美国长期采用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其汇率变动主要受市场力量左右。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1993年,一直实行的是汇率“双轨制”;从1994年开始,我国改行单一汇价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我国中央银行正式宣布人民币放弃原先的单一盯住美元制,且为了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后续的试运行,人民币开始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不再根据单一货币进行调节和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汇率的市场化水平,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实行了第二次汇改;201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正式宣布人民币纳入SDR一篮子货币,这一方面代表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另一方面,也是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显现成效的肯定。虽然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政策,但实际上,美元在该货币篮子中所占比重依然很大,所以美元汇率的变化正在从外部环境角度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施加严重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美元汇率的走势对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也有重大意义。 2002年下半年之前,我国经济一直陷于停滞,正是在那段时期,我国净出口的高增长大大加速了国内需求的增长,并对我国走出持续的通货紧缩状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之后的两年中,我国的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03和2004两年出口总额涨幅分别为34.6%和35.4%,与此同时净出口总额的GDP占比平均每年增长10%,不难发现的是,这些因素都与美元贬值有关。2005年7月开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以往的盯住美元单一调节的方式转变出来,一时间,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这一变化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非美元标价在市场上有了更高的价格优势,并且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得非美国的其他国家具有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在币值方面,非美国国家获得了竞争优势,并且其对华投资规模增加,这种具有一定方向的投资倾向大大有利于全世界的制造业在中国投资和生产。此外,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能源,尤其是原材料类的重要资源的价格普遍上升,使得我国的原材料出口具有了国际竞争优势。 本文创新地选取了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的最新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影响美元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预测,并在本文的最后,根据我国国情,对美元长期升值将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利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显著地对汇率产生了影响。贸易差额以及外国投资者买入美国债券的总额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众所周知,美国的资本市场较为完善,资金的流动能够对汇率产生影响。利率和石油价格主要在短期对汇率产生影响,而贸易赤字和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则是长期的。此外,本文预测美元指数也将会保持上升的态势,但是趋势趋于平缓。实证检验的结果不仅与理论相符合,也与现实吻合。综上所述,本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角度: (1)总结了国际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具体来说是针对三大世界货币体系阶段而做出的总结,即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对这三大体系产生时的国际背景做出了比较分析,所有的比较分析最终落脚点一律是美元在不同阶段的货币地位。 (2)在“石油美元”的流行提法下,本文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将国际石油价格单独做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梳理,这是为了后文而做的充分理论准备。针对国际石油价格本身的定价方式和影响因素,本文结合石油价格大幅变动的几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回顾,揭示出国际货币体系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从这样的分析不难看出,石油价格的变化从来都离不开汇率制度演变的历史背景。进而可以得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美元,其价格必然会对国际石油价格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正式把美元作为国际石油的交易货币之后。 (3)从第一、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汇率制度变化对美元汇率的影响是巨大的,国际汇率形成机制演变总体服从由固定汇率演变为浮动汇率;由政府管控到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演变。 (4)通过实证分析,用理论模型确定了美元汇率与相对利率水平、贸易赤字、资本流动、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石油价格等多个因素因果关系的分析,同时,根据模型分析预测了美元汇率在未来的变动。 (5)将以上的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的国情,在美元汇率中长期升值的大背景下,将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相关的政策建议做了总结。 (6)本文的数据采集比较新,特别的,本文关注2008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变量取值,具体来说,实证部分的数据是从2009年1月份到2016年8月份。 由于本文作者对数学建模的掌握还比较有限,本文主要使用兴起于本世纪80年代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由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都只能对假设成立的因果关系做一般意义上的验证,并不能彻底归纳出表面相关关系下的具体因果链,即影响的产生,持续的规模等。所以本文的整个实证分析过程表现出修正和检验方法单调的特点,不得不承认的是,实证部分的分析内容并不非常充分。本文具体结构与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文献综述。从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数理与逻辑过程两方面分析了本文选取特定美元汇率影响因素的原因和采取的方法的模型假设和数据处理思路,并最终了确立本文的切入点。 第三部分,回顾美元汇率制度的变迁。结合汇率传递理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美元汇率制度的定性,定性研究了美元汇率与相对利率水平、贸易赤字、资本流动、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石油价格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各种因素对汇率变动的传递机制。 第四部分,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美元有效汇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在前几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从相对利率水平、贸易赤字、资本流动、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石油价格等角度选取了相应的变量指标,构建了影响美元汇率变动的指标体系来研究美元有效汇率的关联性;因此,本章第一节一开始就介绍了本文运用的计量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单位根检验。 第五部分,美元升值的影响。结合具体的预测结果,本部分集中讨论了美元升值对中国的影响、政策建议、对全球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