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取得了较好人才培养效果,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且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既是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又是推动教育体系与产业经济体系互动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抉择,是进入“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突破产教融合瓶颈,实现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突破口。为了能够解决当前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关键理论问题,本研究以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为研究主题,试图系统回答参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相关利益主体如何在当前我国的制度环境下围绕学徒培养展开深入系统的合作。本论文以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概念阐释为逻辑起点,在区分辨别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存在的本质差异,并基于对现代学徒制以及运行机制本质内涵的认识,和对主要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行充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依此框架系统性地回答了如下几个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我国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当前制度环境下是否能够保障现代学徒制实现良好运行,西方主要国家(德国、英国、瑞士)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基本经验及启示,在当前制度环境下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又积累了怎样的本土经验,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又在哪里。针对上述各个问题,一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和理论思辨基本明确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内涵和理论分析框架,并借助问卷调查法对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验证;二是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呈现;三是通过比较研究法,对德国、英国、瑞士三国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构建的基本经验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梳理分析;四是在“面”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以“点”为突破口,通过个案研究法在我国东、中、西各选取一所个案学校进行“入场”研究,对其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构建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本土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五是基于上述研究基础形成系统化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构建方案,并以H职业技术学院为行动研究对象,将提出的方案运用到实践中,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从而不断优化完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一是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是指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相关主体基于自身的诉求而在寻求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含了利益驱动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课程开发与实现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四个基本维度;二是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其运行水平总体处于中等程度,在各子维度中唯有沟通协调机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余各维度都处于中等程度;三是通过以社会经济学派的社会建构理论为分析视角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深受当前制度环境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学徒之间缺乏达成可信承诺的制度基础,学徒权益保障制度的缺失极易导致学徒制异化,行业教育功能缺位造成校企交易成本高涨,劳动安全保护制度的缺失阻碍企业师傅的身份认同”;四是通过对德国、英国、瑞士三国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横向对比分析,提出我国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构建应“高度重视参与各方利益诉求,搭建多方参与的沟通合作平台,多方参与课程开发,创新教学实施路径,构建职责明晰、相关主体广泛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五是通过案例研究和H职业技术学院行动探索的经验总结,为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启示,即“要明确标准优选合作企业,构建新型师徒关系,提升院校自身合作能力,顶层规划与基层创新紧密结合”。论文在研究视角上,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基于以上研究确立了分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重新对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探索经验进行了整理分析;在理论探究上,基于经济社会学派的“社会建构”理论,深入分析现代学徒制运行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体制机制困境,并基于行动研究深入探讨了在当前国情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理论”;在方法运用上,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将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行动研究有机整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基于实践再反思理论不足,从而通过这样一个理论-实践-理论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既能够提升理论的指导意义,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