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迁移并不总能顺利地产生,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对化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及变式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在化学变式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迁移的差异,探析影响学生化学变式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提出促进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本研究以化学变式问题作为研究手段,综合运用测验法、调查法和统计法等教育研究方法。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编制化学变式问题测试,探析学优生、学中生和学困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第二阶段基于对可能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不同变异因素对三类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第三阶段主要探讨问题线索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试图寻找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途径。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三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变异水平的适用性存在差异。对于同一变异水平的问题,学优生的问题解决表现往往优于学中生,而学中生又优于学困生。三类学生对较低变异水平的问题解决差异不显著,但随着变异水平的提高,三类学生的问题解决表现的差异逐渐突显出来。在本研究中,我们依据变式问题的特征,通过控制变量,探讨单一变异因素对三类学生化学变式问题解决的影响,发现知识载体的熟悉程度、问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设问方式、问题背景的设置、条件性变量、相关概念的变换和无关信息的设置等因素对于三类学生化学问题解决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解决同一结构特征、不同表面特征的变式问题的差异,我们发现三类学生的知识基础的量和质均存在差异,他们在表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线索提示,能促进学生正确表征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线索提示对学中生和学困生(尤其是学中生)的问题解决成绩的提高作用大于学优生。